康熙二十五年,钦天监选择吉日,皇太子第一次出阁开讲,康熙亲临保和殿,隆重地为太子举行出阁读书典礼,群臣行二跪六叩大礼。

        这次太子讲学,也是如此大礼仪。

        皇子们还好,过年过节的都习惯了。几个公主在后侧方的帘子后,光是看着就皱眉。

        随即她们就被这从未见过的讲学吸引了注意力。

        太子天生聪慧,在康熙这般教导下才华杠杠的。一身礼服的汤斌、熊赐履、张英等讲官,次第入殿,行过见面礼,正式进讲。面对汇聚大清国上百口子的渊博大家,皇太子十分平静,也十分成熟,神情之中充满着自信。

        太子的微笑跟外头的早春天一般,很明媚也很爽朗,不像一个面对老师们考核的少年,也不像平时的矜持高傲目中无人。太子的声音清亮,用十分谦虚和恭敬的口吻对讲官们说:“皇父虑予幼稚,不知勤学,日以为念,即一字一无不躬亲详示,勤加训诲。予性不敏,于皇父睿旨虽未尽能体会,然何敢不殚心竭力从事于学?《四书》、《书》、《易》略能背读。”

        从气势上讲,自老师讲官们和听讲的所有人入殿之后,这角色,就开始发生了转换。太子的这一番话,诚恳,儒雅,充满自负,让师傅们从内心深处发出一片赞叹。太子的地位不着痕迹地提升,老师们感觉这位非凡的太子,在学业上几乎与自己平起平坐了。接着,太子恭敬地表达自己对师傅们的礼遇,宣布:“请师傅们从今天开始,讲书之前,再也不必行礼。讲书之时,也不必站着,而是一起坐而论道。”

        太子今天并没有穿礼服,而是一身朴素的家常衣服,眉宇之间,充满了书卷之气。他坐在上首,看着须发半白甚至全白的众位老师,诚恳地说:“尔等皆学问渊博,品行端方,可以倚任。所以,皇父著尔等为予讲官,此正予重道崇儒之日也。今特于尔等进讲时,停其行礼侍立,赐坐进讲,庶得从容讨论,便于问难,可以讲解多时。”

        太子这种大胆的举动,这种给予老师们的礼遇,都是超乎前人的。王剡、汤斌等人闻言,喜出望外,也十分惶恐,一再表示不敢接受,也不能接受。他们再三推辞,太子仍然坚持。于是,太子讲学的新学规就这样敲定了。

        陪着的皇子们王公们都当自己是柱子,公主们在后面看得愣眼:怪不得西洋人和江南文人都夸太子言行举止怎么怎么好,合计着,太子在外人面前、正式场合,大变样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