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国家有储君的时候,都是坚持皇帝身体健康时,太子不能御政的原则。因为太子御政势必会和皇权产生冲突,而为了避免冲突,皇帝都是尽量不会让太子御政,只有在自己身体不好或者不行的时候才会让太子御政。
而康熙是一位慈父。他怜悯太子自幼丧母,又想在自己有生之年锻炼出太子的治国之才能,所以康熙赋予了太子很大的权力,让其参与政务,甚至还经常监国,放手大权。
在任用官员、行政决策方面太子的待遇都几乎堪比皇帝,成为了康熙之外的“常务副皇帝”一般的存在,康熙在文华殿经筵,太子在保和殿讲学。
可以说,康熙赋予了太子他力所能及的所有权利,至高待遇。
当然,也不是没有大臣们上书,委婉地劝说皇上。徐乾学就曾经用历史上各种例子来规劝:“皇上是圣明主子,前朝时期的皇帝和皇太子‘二龙不能见面’一说是无稽之谈,但,臣认为,可能嘉靖皇帝有他自己的考虑。”
可是康熙听懂了,只摆摆手。
“太子年轻,”压不住老奸巨猾的大臣们,他必须帮着。“那是嘉靖和他的皇太子,朕和太子不是。”康熙倒也没生气:“朕知道你们都不赞同,不光有人说朕对太子太好,还有人说,朕教养其他皇子们太用心……嘿,”
康熙的龙脸上全是自信:“朕的儿女们有天赋,朕还能不好好养着?太子贤德,兄弟能干齐心,这才是一个国家兴旺的根本。……朕每每思及自己的童年、年少岁月,……朕不要自己的孩子们吃朕吃过的苦。”
这是康熙的肺腑之言,一片慈父心肠。徐乾学感佩担忧,却也不忍多说了。
之前明珠在朝廷的时候,几次弹劾索额图,说索额图给太子的仪仗器具衣食住行等等,都参照皇帝的标准,大不敬。现在明珠倒下了,更没人敢弹劾索额图了,太子出宫抬个脚,分不清是皇帝还是皇太子的队伍。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