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送爽,丹桂飘香。林家堂屋内,烛火摇曳,映照着众人凝神思索的面庞。林知暖提出的开铺设想,如同一石激起千层浪。
「在镇上开铺子?」大伯林大海先是眼睛一亮,随即眉头紧锁,「暖丫,这想法是好的,但咱们人手就这麽些,地里的活计也不能全丢下。开了铺子,谁去守着?这编织的活儿谁来做?难道要请外人?这手艺可是咱家的根本啊。」
三叔林大河也点头附和:「是啊,暖丫。咱们青石镇就这麽大,富户人家有限,寻常百姓买个筐篮图的是实惠便宜,你说的那些带药效的JiNg巧物件,价钱定然不低,能有多少人买帐?」
林知暖静静听着,并未急於反驳。她知道伯父们的担忧十分现实。她将目光转向一直沉默品茶的师父薛济仁。
薛济仁放下茶盏,温和开口:「大山,诸位。开拓之心可嘉,然根基不牢,易成空中楼阁。老夫看来,当前要务,并非急於开设铺面,而在於固本培元。」
他这话,说到了林大山等人的心坎里。
林知暖深x1一口气,知道自己的想法有些过於超前了。她从善如流,调整了思路,开口道:「大伯、三叔和师父考虑得是。是我想得简单了。与其冒进开铺,不如先将咱们的根基打得更牢。」
她环视众人,提出新的方案:
「第一,关於人手。我们不急着请太多外人,但可以在村里找一两个家境清白、手脚麻利、人品信得过的妇人或半大少年,先从最基础的草料处理、简单部件编织学起,按件计酬,作为帮手。核心的染sE秘方和复杂图样编法,仍由娘和几位婶娘掌握。这样既能缓解人手压力,又不至於让核心技艺轻易外流。」
「第二,关於市场。镇上消费力确实有限,我们不能只盯着高端。我想着,咱们可以把产品线分得更细些。」她拿出几件样品,「像这种结实耐用的日常筐篮,价格实惠,走量,满足镇上普通人家需求。而这些带有安神、驱蚊功效的枕囊、香包,以及更JiNg巧的摆件,则定位稍高,主要目标是镇上那些讲究生活品质的夫人小姐,以及……或许可以透过墨香斋的渠道,试试看能否接触到县城的客源。我们可以少量制作,作为试探。」
「第三,」她看向薛济仁,语气谦逊,「师父,关於养生谘询,您看这样是否更为妥当?我不以医者自居,不对外号脉开方。只是在有人对咱们的药草枕、香囊感兴趣时,我可以根据您教导的知识,简单解释其中药草的寻常X情如宁神、芳香辟Hui等,以及适用的人群如睡眠不安者、畏惧蚊虫者,绝不涉及具T病症诊断。这更像是在售卖物品时,让客人知其所以然,增加信赖,而非行医。您觉得可行吗?」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