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思想病毒 >
        而列夫所说的,则是另一种恐惧:他看到自己的努力正被无形的结构吞噬。这种结构不需要军队与铁丝网,它用法律、产权、抵押、与利率把未来一点一滴掏空。他不是农民,但他没有生产资料跟工具;他不是奴隶,却没有选择。

        卡雅想起那门世界经济史的结语:「通膨不只是物价上涨,它是社会契约破裂的徵兆。」

        她开始思索:如果资源的再分配是一切稳定的前提,为什麽现代社会却宁可让房子空着,也不愿让居住权普及?

        “是不是因为这个社会早已不再鼓励生产与创新,而是鼓励持有与投机?

        不再重视创造,而是奖励等待?

        当土地、房屋、乃至资本都变成「收益X资产」,那麽不再有谁是被鼓励去创造与建设的。社会只剩下投资者与被租用者。”

        这让她想起另一段俄国历史:战时推行的同时,苏维埃政府并未意识到,如果只有未来会更好的空虚口号,不给予实质保障与回馈,农民不会永远忠诚於国家。他们不再种田,不再贩售,多数人选择私下藏匿、偷运进黑市。国家不信任人民,人民也逐渐不信任国家。这不正像今日的年轻人对社会的态度吗?他们开始「不结婚、不生子、不买房」,开始逃离城市、隐入远方,选择退出,而非奋斗。

        卡雅喃喃道:「我们不是放弃,而是拒绝成为资本的奴隶。」

        走下飞机那一刻,她忽然感觉,这趟实习,也许不只是为了履历或学术,而是一场亲身踏入「另一种T制记忆」的探勘之旅。当台湾的世代正义陷入停滞,彷若一场没有坦克、大Pa0的冷战,每个人都不惜代价保护自己的利益。此时的俄国,一度在强人政治的领导下摆脱苏联解T的经济困局,在面对不断东扩的北约,悍然集结大军派往乌克兰边界,一场可能改变世界的热战即将打响。自己又是否能在这块土地上,找到某种突破历史轮回的答案?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