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今天反对的声音,似乎不太强烈,就是乔允升,也只是表面自己的立场,没打算死磕下去。

        “诸位爱卿刚才所的话,朕都听到了,朕知道,你们都是为了大明的长远利益着想,不愧是大明的重臣,爱卿们还有什么意见?”

        这些理由不够充分吗?如果陛下不准备采纳大臣们的意见,理由再充分也是白搭,这些所谓的重臣们,一个个低下头,在心里腹诽着朱由检,他们要听听朱由检出兵的理由。

        朱由检见大臣们都是沉默,知道他们的反对并不强烈,这次有可能不用在朝堂采取无赖的措施了,“支持的理由暂时不用了,反对的意见主要有两:一是如何征服东吁,而大明的损失不能太大;二是征讨东吁,我大明有何收益问题。朕一一作答,看爱卿们是否满意。”

        在打击政敌的时候,朱由检的手段有些恐怖,比如逼死魏忠贤、查抄施凤来,但在讨论问题的时候,朱由检相当和气,根本没有皇帝的威严,至少大臣们没有感觉到皇帝表面上的那种威严,他们对朱由检的敬畏,是来自骨子里的,就像老鼠对猫的敬畏一样。

        “朕先第一,如果征讨东吁,并不需要调动北方的军队,而是调动南方的军队,云南的,广东的,特别是云南,地势、气候与东吁十分相似,大明地域广阔,我们要充分发挥出这个优势,北伐用北方的军队,南征用南方的军队。”

        朱由检的解释,充分化解了黄立极的担忧,大臣们只得学生样继续听讲。

        “至于到两线作战的问题,朕也曾考虑过,无论是南洋的海战,还是征缅的陆战,规模都不大,不是大明的国战,”朱由检轻轻呷口茶,让大臣们有思考的时间,“他们不同于太祖年间与蒙古人的战争,也不同于数年前与建奴的战争,那才是大明的倾国之战,一旦失利,京师可能不保,甚至大明可能就此亡国。”

        “……”

        “现在虽然两线作战,但都是局部战争,对大明影响不大,退一步,即使两场战争都失利了,也不会动摇大明的根本,大不了退出南洋、东吁,一旦出现新的机会,大明完全可以卷土重来,诸位可曾明白?”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