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大明,外交并不顺畅,正面临着多方军事侵略和军事压力,但大臣们没有后世的眼光,只会盯着自己手中的那权力,一味和对手讲仁义,这就束缚了大明朝廷的手脚,一旦丧失时机,当别人强大起来的时候,人家不会和大明讲仁义。

        人家讲的是实力,十数年的建奴、百十年来的蒙古,他们都是用铁蹄话,就是的东吁王朝,也是用刀兵与大明话。

        朱由检简述了普蒂求援的事,让三院的主官们商讨一下,该不该发兵征讨东吁王朝。

        “陛下,东吁王朝本来就是大明的国土,是太祖亲定的六大宣慰使司,如果不能收回这些国土,对后世子孙来,就是不肖。”大明以孝立国,不肖就是不孝,李春烨这一帽子压下来,顿时为出兵东吁定了性。

        朱由检头,关于收回缅甸东吁王朝的事,他早就与李春烨探讨过,李春烨的绝对支持,是他意料之中的事。

        “陛下,南海舰队正在南洋作战,一旦征讨东吁,我大明就会陷入两线作战的境地,将会对大明非常不利。”内阁副总理周士朴虽然知道朱由检的决心,也不能不提醒几句。

        “陛下,南方气候湿热,我大明的精锐都在北方,恐怕很难适应东吁的气候,”内阁总理黄立极也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担忧,“当年蒙古铁骑征地无数,却在南方栽了跟头,就是因为他们的士兵不适应南方的气候。”

        朱由检又是头,还是不话。

        “陛下,东吁距离我大明,太过遥远,即使大明征服东吁,能在这么遥远的地方建立有效的统治吗?如果不能建立有效的统治,数十年以后,东吁重新独立,那今天的征讨,究竟有什么意义?”司法院长乔允升反对的意思非常明显,“大唐曾经远征西域,但今天的西域,早已没有了大唐的任何痕迹。”

        朱由检最为头疼的是,每次朝议,大臣们都是分成三派:支持派、轻微反对派中立派、反对派,如果来个投票表决,今天的会议,恐怕难以取得朱由检想要的结果,大臣们还没有世界眼光,有必要让他们进科学院学习一段时间,奥,不,科学院没什么用,应该组建社会科学院,让他们学会睁眼看世界。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