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唐奇谭 >
        片刻之后,随着节堂内彻底清空,梁公宜的嚣张气焰正烧到最旺——谁能想到,平日在留司议事时,他总是一副“谦让得体”的模样:崔敬之部署军政,他恭声附和;皇甫季荪闲赋养性,他时常登门问安;宋学士喜欢诗赋辞章,他也能引经据典的能唱和一二,就连面对留司中的官属和下吏,也从未摆过半点王世子的架子,偶尔还为之求情。

        但在此刻,他终于不需要再隐忍和伪装下去,志得意满的情态藏都藏不住。因此他踩着地上溅落的血污,径直走到崔敬之的大都督公案后,一屁股坐下,双腿翘在案上,锦靴底的泥渍蹭脏了案上的城坊图。随手抓起夺来的符印,他用指尖弹了弹,发出清脆的声响,眼神里满是炽烈的光:“崔敬之,你一心守护的广府,如今还不是落到余手里?”

        他抬脚架在案上散落的官文上,猩红印泥沾脏了他的锦靴,他却毫不在意,反而笑得越发得意:“大都督,你那些忠心耿耿的部属,现在要么死要么降;外面的人只知道今夜有‘雨魔作乱’,戕害了诸多人家,谁会知道别有内情的局面?接下来,就该你发下调兵的符信,将那些碍事的差遣出去,到时候,余想怎么处置此辈,就怎么处置!”

        换上公服站在旁边的“崔敬之”替身,也顺势附和吹捧之,声音与崔敬之如出一辙:“此乃世子的天命也,诸位识时务者为俊杰,不如归顺留司大人和王世子,还能保一条性命!”节堂仅存的官吏们,或是在刀枪面前吓得瑟瑟发抖,也有人气得混身发抖却无能为力——谁也没料到,那个看似无害、恭谦温善的王世子,竟暗藏着阴彻晦明的心思。

        紧接着,被重重守备的节堂大门,再度被人推开,一群身着不同官服的人影鱼贯而入——领头的正是三司判事卢景的佐副沈图南,身后跟着工部郎中、察院御史里行、宗藩院理事,还有几名六部诸寺的小吏等人,正是分散在各处响应的同谋党羽们。他们显然无视了残留的血迹与明晃晃的刀兵,进门时脸上还带着“复命邀功”的热切,目光灼灼地望向堂中主位。。

        “殿下,运司的账簿官册,都已然封存妥当,就等您调用了。”“世子!幸不辱命!债市和宝泉街,都已然派人看住,您看!还有什么指示?”“殿下,中城的甲仗库与武备库,已经成功接管了,”“公上,按察司已然封门,就待您的使唤,”“察院的诸位同僚,都已然控制住了,还请贵人拿出一个后续的章程,才好发起弹劾。”

        “主上,下城、左城、右城的军巡院,都已经拿下了。”“广府的巡禁队正在候命,执行宵禁的金吾四街使,都换上我们的人了。”“市舶司那头还有些妨碍,但已被暂时困住了。”“接管府衙的人马,遇到了镇城司的阻碍,如今正在对峙,就等督府的均令了。”“上城的南宫苑使宅邸,已经围住了,但对方尚未轻举妄动,只等上命。”

        “草市门、海桥门,番山门,具已成功夺取了,聚集起来的各家藩卫正在乘夜进城……”梁公宜听到这里,才微微的颔首各自赞许和勉励之;又重新强调事先说好的条件,追加许诺了更多的身家前程和好处。虽然,今晚的行事多少还有些仓促应对之故,但好在事先的准备还算充分,就算突然决定举事之后,还能成功调集起大多数势力。

        也不枉他以孝感王世子之尊,明面上代行父辈职责,往来于各处署衙有司;暗中网罗各方势力为爪牙;又在城外的别庄、行苑中,阴蓄死党和恩结勇士;以刺探阴私、威逼利诱,把柄要挟、设计构陷的各般手段,笼络和胁迫、控制了一大批同党、内应;最终在暗中将偌大的广府有司,大半数的署衙有司,都纳入了自己织就的罗网之中,如今,终于到了收割的时刻。。

        这份得意,在刑部司、武德司的回复相继送到后愈发膨胀,直到都督府司马潘定臣的身影出现在门口,才推至顶峰。潘定臣是这群人中级别最高的内应,紫色官袍上的金线虎纹虽沾着雨泥,却依旧透着威压,他迈着沉稳的步子走到堂中,躬身行礼时,连梁公宜都坐直了身子。

        “启禀殿下,最近鼎城门、宣和门上的驻防团结兵,都已经被安抚住,并且相继退回门上待命了;接下来,只要有都府的押印,以及宋学士的副署,就能稳住城内尚未动作的诸卫各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