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积极推广私学,认为这样可以使所有愿意学习的人都获得受教育的机会,故而孔子以前属于“学在官府”,只有贵族子弟有权受教育,因而也只有贵族子弟才有当官的资格。
到了孔子的时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水平都在下移,为私人办学提供了机会。
孔子正是抓住了这一机会,开始了其创办私学的职业生涯,希望通过兴办教育来培养“贤才”和官吏,以实现其政治思想。
可以这么说,有教无类可以说是孔子教育思想的一个总概括。
看似简单的四个字,包含孔子一生的教育理念和追求。
这种追求,是大理寺的一百三十多位学子达不到的思想境界。
可以这么说,如果不是孔子大力提倡‘有教无类’,现在的这些学子,很可能连书都念不上。
朱瀚用了孔子治学的四个字,直接让反对出海的学子鸦雀无声。
是啊,他们一直信奉的都是孔子,哪怕孔子的后人家族被朱瀚连根拔起,但在天下学子心中,他们依旧是孔氏门人,朱瀚用孔子的话,这些学子哪里能反驳?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