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後汉地方官吏简述(二)

        郡国

        後汉帝国共设郡国一百零五:王国二十七,司隶部属郡七,列郡七十一。

        除司隶部所辖七郡外,王国与列郡均分隶诸州,其中豫州领郡国六,冀州领九,兖州领八,徐州领五,并州领九,幽州领十一,青州领六,荆州领七,扬州领六,益州、凉州各领十二,交州领九郡。

        後汉制度,皇子封王,以郡爲国。每国置傅、相各一人。傅主王府事,职如汉朝的太傅;相如郡太守,主政务;相有长史一人,职如郡丞。另置中尉一人,秩二千石,职如郡都尉,是主管军政、缉捕盗贼的军官。

        王府置郎中令一人,秩千石,职务和汉朝的郎中令相类似,主管王府的大夫、郎等;仆一人,秩千石,负责王府的车马训练与驾驭;治书数人,秩六百石,职如尚书;谒者数人,秩四百石,职务是奉王命出使;另有礼乐长、卫士长、医工长、永苍长、祠祀长等,秩皆b四百石。

        郡太守秩皆二千石,只有河南郡因京师所在,长官称河南尹,位b九卿,秩中二千石。

        诸郡各置丞一人,位次太守,秩六百石,负责民政事务;边郡(就是设置在边境地区的郡)另置长史一人,秩六百石,负责军政事务。长史之下有司马一人,负责具T军事指挥。

        後汉内地不设郡都尉,以太守领兵。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