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抢救民国 >
        但是他们正是在这些看起来矛盾的状态中和谐地生活着。

        靖国神社,无论在日本的政治家还是普通百姓的心中,都是一个难以消退与回避的情结。

        日本普通民众来到靖国神社,他们怀着千百种思绪千百种愿望,这里有喧嚣也有泪水,有军刀也有鸽子,有对战争的赞美也有对战争的痛恨,在那些招摇过市的旗帜与标语下,那千百万无声的民众心中的情感与思绪,永远复杂得「说似一物即不中」,使他们yu说还休。

        根据靖国神社官方文献记载,靖国神社的主祭神是指定在戊辰战争、佐贺之乱、西南战争等日本国内战争和甲午战争、八国联军、日俄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第二次世界大战等对外战争中「为守护国家而牺牲」的246万6千余人的灵魂,神社方面称之为「靖国大神」。

        虽然战犯充满争议,不过19世纪的靖国神社供奉的人士包含早期维新志士吉田松Y、高杉晋作、阪本龙马等名人。

        对於这些身份、功勋、X别不同的人,神社方面声称要无差别地作为「为祖国殉难的尊神(靖国大神)」而一律平等地祭祀。

        神社方面声称「靖国神社唯一的目的是慰藉并彰显为国家献出生命的人们」,并声称「靖国神社祭祀的246万6千余柱神灵,在为了守护祖国的公务而Si亡的人们的灵魂这一点上是共通的」。

        根据靖国神社列出的祭祀名单,靖国神社打包祭祀的有日本维新後大小战争中阵亡的军人、参加战场救护工作时Si亡的医护人员和nV学生、於学生动员中在军需工场Si亡的学生、在战争中Si亡的军属、文官、民间人士等,也有出身台湾及朝鲜半岛而作为日本兵阵亡的人、被俘在押过程中病Si或负伤回国後Si亡的军人等,涉及范围极广。

        靖国神社内供奉的一部分人甚至是出身台湾、朝鲜半岛的军人。

        1956年4月19日,中华民国立法院院长张道藩参拜靖国神社。当时靖国神社已经奉祀有在乙未战争中战Si在台湾的日军,和在二战中阵亡的台籍日本兵。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