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终究是成了,这要换别人来,只怕宛如陷入泥沼,诸方扯皮。

        贾珩这一路上,也不是没有遇到阻力,但不论是杜季同还是水裕,都是强势地一巴掌拍下去,爱谁谁!

        代价自然是被人不爽,得罪了人,但却节省了时间。

        贾珩说道:「徐侍讲,先点验河库道准备的石料土工,汇总成册,等会儿本官稍微歇息后,要亲自查问。」

        他还要给崇平帝书写奏疏,陈述扬州之行发现江北大营的弊端,以便为将来作铺垫。

        身在江淮,南北分隔,奏疏是不能停了,实时反馈抗洪的进度,尤其是扬州调兵的经过,如果他不写奏疏,别人就要写了。

        神京城,大明宫

        此刻,崇平帝就阅览了贾珩前日在淮安府河道衙门整治一应河官的奏疏,面色微顿,松了一口气,只觉心满意足,好似自己做成了一件大事。

        如果说贾珩在徐州书写的那一封奏疏是,「圣上,我有一个方案,下面是可行性预估,以及这般做的考量。」

        天子一看,可行,朕好像也是这般想的,圈阅照准。那么这一封就是,「按以上办理,成果斐然。」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