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能明显感觉到,眼前这位少年勋贵大多时间都浪费在协调、转圜同僚上,需要与漕运总督、内阁大臣,还要前往扬州调拨兵马。
整个过程怎么说呢?大抵给徐开的感觉,就是一股凝滞的味道,没有在开封时候丝滑。
贾珩看了一徐开一眼,心道,这位翰林孺子可教。
他之所以带上这位徐开,就有收服这位翰林之意,因某种政治主张吸引一些统治集团的士大夫精英围拢在身旁,认可他的治政主张。
就是再腐朽的王朝,都有一些有识之士,所谓破船还有三斤钉,只是比较少,势单力薄,他不争取,不是被打压排挤,就是丧失初心,同流合污。
贾珩道:「终究是成了,无非本官奔波几次,费些心思,得罪一些人罢了,苟利
后面的两句诗,语气轻描淡写,却偏偏理所当然。
徐开心头微震,看向对面的少年,这是当初这位
永宁伯当初与朝堂攻讦时,曾掷地有声的两句诗。
而这段时日,这位翰林几乎是看着贾珩脚踏实地,任劳任怨。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