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内阁大学士、礼部尚书贺均诚,为贾珩所书《辞爵表》扬名,后来,却因贾珩为范仪一桉敲登闻鼓而累,致仕归乡。

        而礼部一应官吏,也有不少为此吃挂落,不少人对贾珩未尝没有看法。

        当然,这位庞侍郎是否为着接任礼部而靠拢杨国昌,倒也不得而知。

        杨国昌沉声道:“贾珩此子沽直邀名,大奸似忠,前日听说还将触犯刑律的亲戚,送至大理寺处断。”

        齐昆皱了皱眉,道:“此事,下官也略知经过,听说是贾家姻亲之薛家的少爷,在金陵祖籍之地惹出了人命官司,贾子玉执其入大理寺,许是贾子玉端方、刚直也未可知。”

        对此事,贾子玉道一声端方,并无不当。

        杨国昌摇头道:“言瑄,此人当初因何成名于士林?辞爵表,辞了爵,但偏偏现在宁国的承爵人是谁?如今主事京营的又是谁?韩非子言,事起而有所利,其市主之……如今那薛家子殴伤人命,本该以命抵命,以正国法纲纪,如今却得贾珩携微末之事而面陈圣上,圣上碍于情面,只能网开一面,而贾珩得大义灭亲之美名,薛家子则得以轻判,言瑄,你不觉得可疑吗?”

        齐昆皱了皱眉,道:“恩相,贾子玉主事京营,难道不是因为他立下平乱之功?”

        “如非宁国之主身份,圣上会让他一黄口孺子执掌京营?”左副都御史彭晔,嗤笑一声,也不知是对贾珩不屑,还是对着齐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