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以演义故事的形式,确是贾珩开此世戏说历史之先河了。
贾珩面sE顿了顿,眸光深深,他却是想起一个人——蔡东藩,其人的中国通史演义系列,将煌煌华夏五千年的正史,以演义画本的形式加工成故事。
“对了,方才宋先生说翰墨斋出价低了?”韩珲拧了拧眉,问道。
当日,他和於缜也是翰墨斋中见《三国演义》首现於世的见证之人,不过,当初和子钰还不熟,不好太过问价金。
贾珩笑了笑,说道:“只是宋先生说此书有大卖之迹象,言若是在监中雕版印刷,或可多一些润笔之资。”
韩珲点了点头,道:“监中坊刻与外间书商也有合作,只是……对了,那文契呢?文契又是如何约定?可否拿文契一观?”
贾珩想了想,转身从布包中取出文契,笑道:“子升兄,请看。”
韩珲接过文契,阅览着,渐渐皱起了眉,道:“这文契约稿一回二两,以子钰的文稿,的确廉价了,若是寻常新人,倒也算公道。嗯,竟然没有约定……”
也不知是不是刘通当日疏忽,还是在这位老掌柜眼中,并未想过神京敢赖他翰墨斋的账,竟没有约高额的违约之金。
当然,那天如果有高额违约金条款,贾珩看到多半是要被恶心之後,拔腿走人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