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工匠中挑选出类拔萃的部分进行进一步教学,只是培养人才梯队的其中一环,鼓励创新和新想法,也是这些工坊中正在做的事。

        除了与军工息息相关的水泥工坊,把配方以外其他基本没有技术含量的操作全部分了出去,还是实打实的流水线作业。其他在薛瑜手下诞生的各处工坊,连目前最赚钱也因为千里望的存在必须保密的玻璃窑,工人们都在重金之下被鼓励着创新和深入研究。

        需要用拆分流水线和各种材料保密来保障安全的工坊,进入工坊的工人不需要懂得太多,只需要懂得升火、搅拌等等,连配比都不需要了解。若非从一开始就将镜片处理与玻璃窑分开,大约玻璃窑也得是这个待遇。

        薛瑜分心想了一瞬安排在几天后的新一批推选上来的匠人的选拔考核,十分庆幸大多数工作都被她分了出去。

        过往她想过的做个闲人富家翁,记忆里小原主想过的做富贵闲王,在坐拥东荆封地、荆州也像后花园一样的此刻,没有一丁点达成的痕迹。

        东荆上下和三国布局都要操心,闲王?不存在的。

        “殿下,昨日在商街登记的夫子候选一共四人。一人没有经过测验,留在开蒙一档,两人经义略通,分去了明经科,一人于墨学有独到经验,今天试讲后不出意外的话,明工科方向就能添一员大将。这样,殿下也能轻松许多……”

        候在外面的流珠见薛瑜出来,适时递上水杯,槐叶泡水加了一点蜂蜜,温水解渴,在阴天闷热的暑气里没添燥热,反倒十分适口,充分缓解了解答完一轮问题后,薛瑜干哑的喉咙。

        流珠拿着记录的本子,跟在薛瑜后面汇报着新的进展,力求让人在短暂时间内,对相关事项进度有概括性的了解。

        尽管教师这部分是由江乐山分管的内政,在即时信息跟进上,作为从最初就跟在薛瑜身边的女官,流珠一边抓着王府内务管理,一边当了半个秘书,相当辛苦,但她乐在其中。

        这是信任,也是权柄,薛瑜私心想对她好一点,既然她肯来做事,就绝没有阻拦的道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