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交流会能够办得漂亮,看上去是在过程里讲话的人出力,但背后统筹安排的人的贡献也不少。鸣水有工作领取表这个习惯压着,绝大多数人都习惯了有新想法先报上去,然后等任务安排,像医正这样想一出是一出的,吴威已经很久没碰到过了。

        医正回头望望自己累得够呛的小徒弟们,很快读出一些人脸上残留的惊讶。显然,小徒弟们跟着他出来的时候是以为这次的活动他已经向上汇报过的安排,他不禁赧然,“刚从火毒病人那里过来,光想着要留人讲讲治病,把别的都忘了。”比吴威还要年长十多岁的中年人真诚地向他道歉,年近半百心若赤子,倒让吴威不好继续责备了。

        正好秩序也维持得差不多,医正和学生们走到人群中间,接过了属于他们的舞台。

        随着鸣水医疗小队学到的东西变多,复杂的方法在乡间治病时简化,常见病如何判断和急救如何处理,他们都有了一番经验,讲起自己擅长的部分,医正的学徒们还现场表演起“病人”和“游医”的救治来。

        开讲的时候有人心不在焉,也有人聚精会神,医正讲的内容并不晦涩,反倒极为简单,甚至里面还夹杂了附近村落的土话,一下子拉近了两方之间关系。

        而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急救表演更是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他们看着中间的动作,手上下意识摆弄起来,琢磨着等学会了,回去还能显摆显摆。

        能活着,若不是活不下去了,谁又想死呢?

        医正压根不是鸣水人,对医治病人能否赚回钱也并不在意,仅有的能打动他的就是不同的病症和新的发现。

        和游医道士们指望着这个赚钱不同,和在太医署专门研究病症时不同,作为游医时,大多数时候他们外出行医都是琢磨如何用最少的钱治最多的病,见过被迷信仙法神术坑害以至于小病变成大病、见过寻医问药以至于还算富庶的家艰难度日,对于自己独门的一些技法自然还是不外传的,但对于总结出的《民医要略》内容,他恨不得让所有人都知道。

        能救一人,就是一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