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武吏或许不明白曹操的意思,王邑是明白的。
得了这武吏的回报,王邑亦不再拖拉,便立刻遣了两个心腹吏,令这武吏陪同带路,当天悄悄出了州府、郡治,日夜兼程北上,两天后,赶到了曹操营中。
时已入暮,曹操闻报,立刻召见。
这武吏和那两个王邑的心腹吏入到帐内,曹操打眼去瞧那两人。
认得其中一个,是王邑的从弟,早年在洛阳时,曹操与他相识。另一个不认识,问过姓名乃知,姓卫,名固,字仲坚,安邑县人,是王邑身边最得用的郡吏之一。
安邑卫氏,於后世虽不能与裴、柳、薛这三个河东望族相比,然於此际,也是河东的右姓之一,其族中之士不仅博学者多有,且很有几个擅长书法,名扬於外的。
曹操与王邑的从弟旧年相识,了解其人,知他不过是个中人之姿,并无智谋之才,而另外这个叫卫固的人,曹操在与王邑此前的书信中,数次曾见王邑提到他的姓名,对其人是大为夸赞。曹操心知,今日来的这两人,王邑从弟虽与王邑亲近,可真正能做主的,必是卫固。
如他所料,见礼罢了,卫固等分别落座。
陪着曹操叙过当年洛阳后,王邑的从弟就不怎么再开口,卫固成为了河东三吏中的主角。
他简单的寒暄了几句,向曹操道了声路途辛苦,就转入正题,与曹操说道:“曹公兵行神速,离太原时给鄙主的来书才到鄙郡数日,公之兵马已然入我河东,不愧用兵如神之名,却不知曹公接下来的进战策略是何?”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