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对此是早已知晓的,故而听这武吏没有提及去卑,就专门问了一下。
        虽说去卑所部的胡骑不多,——其众总计数千,能战的部落兵也就千余罢了,且皆轻骑,战力应当不是很强,可到底也是一部敌军。
        问清了敌况,和自己此前打探得来的情报并无变化和出入,曹操略微放松了心情。
        那武吏说道:“公在给鄙主的去书中,并无说此战之方略,鄙主令下吏敢问於公,不知此战,公打算怎么打?”
        曹操笑道:“我在去书中未提,是因为担心我的去书可能会被李乐贼部的兵士截获。这场仗怎么打,我自是已有成算。你回去禀报王府君,就说请王府君,速速把他答应给我的向导,给我派来!”
        那武吏应道:“是。”又问曹操,说道,“下吏斗胆再敢问明将军,前行百余里即是临汾,我郡重镇也,那里现有贼兵驻守,不知明将军是欲等鄙主向导到后再作进军攻城,还是不等?”
        “我准备再前行二十里,就驻营屯下。”
        那武吏以为曹操是想等向导到后,再作进攻之谋划,也就不再多问,应了声是。
        “向导”云云,其实这武吏就能作向导,但曹操所说的“向导”,并非是单纯的“向导”之意,实际上,他指的是“足以代表王邑”的“王邑心腹吏”此意。
        这个武吏的名字,首先曹操没听说过,其次通过其言谈举止也能看出其人确如其职,只不过是个有武勇之人罢了,王邑所以会派他来迎曹操,想来只是用他先来探个路,和曹操接触一下而已。既然是这样,具体的进战计划,显然就不能与这个武吏说。故此,曹操打发这武吏回去,叫王邑派重量级的代表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