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不是呢,这种车子可别提有多坚固,贵族老爷们的座驾都不一定比咱们这车子结实。”车夫洋洋得意地来了一句,“快点上车,要出发了!”
老农夫连忙手脚并用地爬上车……
这种限载五吨(轮胎负重和车体结构限制)的特制马车,当然不是这个世界的产物,而是来自于G省某机械厂。
杨秋用景区马车的名义特别定制,车身是拖拉机的货厢改的,加了个顶棚、车厢内加了两排人造皮蒙木头做成的竖排座椅(限载六人,不过多几人也塞得进去),轮胎沿用四不像拖拉机的轮胎,驾驶位也是四不像拖拉机的驾驶舱。
不用装发动机(不装车头),单辆成本约为四不像的一半,而杨秋愿意给四不像价格的三分之二(一辆农用四不像全新出厂价2W左右)……于是厂方就非常愉快地按杨秋的要求加了顶棚货架、车身挂钩货架、底盘货架,用料要多厚道有多厚道。
这么魔改出来的特制马车,那难看的程度就别提了,但是反正乘客不会在乎,所以没所谓……
这种车身足够坚固耐操的马车,载满货物后得动用两匹健壮敦实的独角灰马才拉得动——此处应当感谢那支曾经袭击了湖畔村的索克里商队,要不是这支商队“友情”赞助了两百多匹独角灰马,车马司还没法这么快推出便民利民的乡村公共马车。
等人都上车,坐在驾驶位(驾驶舱没装前挡风板,不然就太拖拉机了)的车夫一甩马鞭,两匹健壮敦实的独角灰马便动了起来。
车厢里挤得跟罐头鱼似的乘客们熟练地拉开车厢上的拉门窗户,感受着深秋的凉风,就算被糟糕的路面颠簸得摇摇晃晃,也挡不住农夫们愉快的心情。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