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银锭、老银条在华夏值钱,不过就不包括这种安南银条。

        但是知道这里头猫腻的人不多,还以为这玩意和华夏老银锭的价格差不多,结果按照华夏老银锭的价格藏着,直接亏到姥姥家。”

        这事张楠上辈子碰到过不止一次:第一次自己成了棒槌,那时候还走村窜户掏老宅子呢。还好对方也是个半懂不懂的家伙,按照银价一倍收的,没亏大。

        兴高采烈去找自己那位好友的丈人张荣庭张师傅,想通过他的销路赚一笔,张师傅也能捞点中介费。

        结果张师傅告诉他这玩意就值个银子价,不过这个问题行业内很少有人说而已。

        亏了,没事,最后张楠以两倍的价卖给了下一个棒槌。

        棒槌总是有,就看你找不找的到。

        第二次记忆犹新的是自己那间合股的打金店里碰到的:合伙人一朋友去滇省办事,结果带回来二十几公斤的安南老银条。

        一两、五两、十两的都有,原本想着能狠狠捞一笔,因为就是按照比银子价格贵点的批发价搞来的,还以为捡了大便宜。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