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上首士绅打扮的老者开口,“谁都不准出一文钱,他要是敢来硬的,咱们正好……”压低的声音让屋子里的人安了心。
安心了一天不到,这些人就被打了脸,谢县令的侍卫去了趟茶商宋家,宋家家主取了几千贯铜钱,亲自送到了县衙。
杨明带着人怒冲冲的上门问罪,宋家主苦笑连连,这几年他与各地茶商联号代营“便换”牟利,谢县令的人,拿着扬州连号商家开的飞钱凭证来兑换铜钱,他能不给吗?商人经商凭借的就是“诚信”二字,开门做的飞钱的生意,就得按照规矩来。
谢县令取的是自己的钱!
杨明哪里肯信,谢昌年纪轻轻,虽说沾了个皇亲的边儿,可爹不亲娘不爱的,不然也不会被撵到这地界儿来,他哪来的那么多钱?肯定是宋家主想两下里讨好,左右逢源!
这伙儿人互相猜忌,又见修渠修路红红火火的动了工,一天两顿饭管饱,月底还能领一份可观的工钱,确实不差钱的样子,渐渐的心思就动摇起来,先后找秦无咎示好,有出钱的,有献物的,秦无咎一律不客气的笑纳。
冬天还没过去,杨明的势力就宣告土崩瓦解。
转眼到了年底,整整一个冬天,秦无咎的日子只能用一个“忙”字来概括,万般头绪都要一一理顺不说,休渠修路她又是生手,处处都是难关。好在谭宁及时回了信,竟真让他讨到了水部郎中的指点,并且随信给秦无咎送来两个在这方面颇有造诣的工匠。
不等松口气,又到了年终考课的日子,以及年底迎来送往诸多俗务。把这些折腾完,秦无咎才恍然发觉还有两天就是除夕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