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令既然已经看到外塘村的情况,那所有的事情都隐瞒不了,谢粮长迅速做了决定。叶清函不愿把堆肥的方法单独教给他,县令出面她肯定得教,到时候谢家就可以跟着一起学,如此粮长之职还有可能再次回到谢家这边,“早稻只有两户人家的庄稼长得这样好,晚稻大家都跟柳秀才的妻子学习了堆肥的方法,这才整个村的水稻都长这般好。”
“柳秀才的妻子叶氏?”
“对,就是她。”
虽然水泥的事,叶清函没参与,但县令还是知道这事儿也是她倒腾出来的,如今这庄稼的丰收又跟她有关,县令觉得有必要正面认识认识她,“带本官去见她。”
叶清函可不知道,县令想见她,她正在稻田里,手脚麻利地挥舞中手中的镰刀,收割着稻谷呢。手上的动作毫不含糊,脑子也没闲着,而是盘算过去、现在和将来要做的各件事情。
肥料的推广,有晚稻的收成,想要继续扩大推广面积并不难。只是她一介农妇,想要把这东西推广到全县,却并非易事,她得想办法得到官家的支持。有官家的支持,不仅能提高柳家的地位,还能让肥料的推广更方便。
水泥厂虽然没在她手上,但进度她却一直关注着,知道年前就能投产。只要投产了,基建方面就再也不用糯米,百姓们就不需要大量种植糯性水稻。
待年底番薯收成后,看到它的亩产量,不用她多说什么,大家就会争相抢着种植。同肥料的推广一样,番薯的种植,她也希望全县,甚至全国推广。
但她也明白,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以她现在的能力,跟手头上能用的人,能把这两样东西在全县推广,已经很不错,全国推广,还得后面再说。
接下来就是开春后,野生稻的培植了,这是杂交水稻的原材料,是她接下来工作的重中之重,回头她需得把所有注意的事项都做一个盘算,决不允许出现任何差错。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