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劭心中忐忑。孙策特意提到吴郡顾氏家大业大,是无心之言,还是别有所指?不过他很快冷静下来,反问道:“依大王之见,则公利、大利反为不义,私利、小利反为义?”
“孤可没这么说。”孙策指指顾劭,笑道:“你这是欲加之罪。”
众人失笑。顾劭也笑着拱拱手。“小子不敢。”
孙策收起笑容。“这其实是一个逻辑问题,孤言并非大公皆义,小私皆不义,只是说大公有义有不义,小私亦然,并非如孝则所言。义与不义,不在公与私、大与小,而在合不合义之规则。合乎规则则义,不合规则则不义。正如孝则与孤辩论,既不能因为孤是吴王便对,孝则是布衣便错,也不能因为孤是吴王便错,孝则是布衣便对。对与错,只在对错自身,不在孤与孝则谁是吴王,谁是布衣。”
他顿了顿,转头问顾劭道:“孝则以为然否?”
顾劭笑道:“大王所言甚是。”他抬头看看孙策,又道:“久闻大王明辨是非,不以权势迫人,今日一见,果然如此。有明君如此,乃我等之幸,天下之幸。”
“然!”众人齐声附和。
孙策笑笑,再次摆手,示意众人安静。“既然是坐而论道,自然要以理服人,起而行道则不然,那还是要看谁的拳头硬,谁的刀快。所以说,要想与人坐而论道,首先要有行道的本事。否则对方一言不合,拔刀就砍,连命都保不住,还论什么道?”
顾劭强笑道:“若是如此,小子可就不敢说话了。谁不知道大王武艺出众,天下无敌?”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