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了一阵,孙策转身顾劭。“敢问孝则,义与利孰为本?”
顾劭倒是坦然,脱口而出。“利为本。人非利不存,家非利不兴,国非利不强。”
孙策赞赏地点点头。“义于利何如?”
“义者,于利有所别,合于义者,乃是公利、大利,义之利。不合于义者,乃是小利、私利,不义之利。君子当取义之利,舍不义之利。”
孙策转向四周。“诸君有异议否?”
众人互相看看,各自摇头,有人出声表示赞同顾劭的意见。这也正常,顾劭所说的本来就是大家都认可的义利观,不管是不是儒生,都这个观点都不会有什么异议。
孙策摇摇头。“恕孤学识浅薄,不敢苟同。”
“请大王指教。”顾劭不卑不亢,拱手施礼,眼中却有几分兴奋。他不怕孙策有异议,就怕孙策没异议。有异议才有争论,有争论才能有所启迪,才能引起更多人的关注。
“公私、大小,本是相对而言,不可截然而别,自然也不能凡大公则义,小私则不义。譬如吴郡顾氏,种族繁盛,户口数百。于国而言,顾氏是小是私。于你顾孝则而言,顾氏是大是公。那顾氏之利是公是私,是大是小?总不能说顾氏之利忽而义,忽而不义。”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