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确,无组织的暴乱,会引发人内心最大的恶,众多的恶汇聚到一起,谁也不知道会在哪里暴发。欧也妮又问:“大家对拉索尼埃事件还在关注吗,普瓦莱尔是不是已经离开巴黎了?”

        提到这个帕布洛笑了一下:“那天早晨他就离开巴黎了,现在应该已经在特劳丰庄园了。不过因为王太子已经下命令审查拉索尼埃,大家都很关注他会受到什么样的惩罚。”

        关注就好,欧也妮告诉帕布洛,让他每天组织一千人左右,去王宫门前向内阁询问拉索尼埃案的进展情况。帕布洛自然答应下来,不过他也有问题:“小姐,每人每天五法郎的话,每天的支出就是五千法郎。”你手里的资金能支持得住吗?

        欧也妮倒不觉得这是问题:“王太子比任何人都希望用拉索尼埃的审判,证明王上是一个多么不合格的君主。再有民众不停的询问,拉索尼埃用不了几天就会宣判的。”

        不过帕布洛的问题,让欧也妮想到了一件事:“明天,你安排一些人,小范围的传播银行没有现金支付的消息。”

        帕布洛的优点就是不管欧也妮向他下达什么命令,只要不涉及到欧也妮的资金,他都会严格执行,连为什么都不问。而且他来到巴黎的时间虽然不长,可是有欧也妮的资金支持,认识了一些游走在灰暗地带的人,办起这样的事情来得心应手。

        有法郎开路,别说每天五法郎,只给三法郎,就有成千上万的人愿意去王宫门口。可是帕布洛挑选人的条件很严格,不要那些看上去穿得过于破烂,或是脸色十分不好的,免得被人怀疑这样的人除了关心自己第二天的早餐,不应该有时间关心高高在上的伯爵是否挪用了军费。

        这样一来,前往王宫门前继续请愿的人,都是看上去可以少做一天工,关心一下自己愿意关心的时事的人。这些人的声势没有头两天浩大,却更有耐性,哪怕王宫的侍卫出来驱赶,离开一会儿后又会重新聚集到王宫门前。

        还没有坐稳位子的王太子,不敢在这个时候下达强行驱散请愿民众的命令,不胜其烦的看着那些可恶的平民来了又去。为了尽快让这些人从自己眼前消失,王太子一天三次关心拉索尼埃案件的进展情况。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