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贯进京,不影响三司的动作,司马静快马下了江南,随后童贯就到了,朝堂里自然有人上表怒斥这童贯的,杨浩却不理会这些了,反正他又不用去朝堂站班的。

        果不其然的是,童贯刚一进京,求见赵佶,朝堂就炸了锅了,以郑居中为首的一群老臣们争先恐后的开始了对童贯的诘难。

        或许都是注定的,赵佶这两日状态明显的好了很多,得知童贯回来,到很是欣喜,力压众怒,着人请童贯入宫相见了。

        这简直就是一巴掌打在了群臣的脸上啊,生疼生疼的,这个结果杨浩是猜到了的,赵佶这个人还是念旧的,对这些一直陪伴他的人是有感情的,而且他的位置能够坐稳,原本也就是靠着蔡京童贯这些人,现在蔡京让他失望了,当初的玩伴也就剩一个童贯了,你们还要琢磨弄死童贯?扯吗?老赵的同情心是会爆发的。

        所以赵构问计,杨浩才推出了郑居中这些人出来,反正自己不会出这个头的,脑子得进了多少水?

        再说了,蔡京一死,朝中文党一派团结到了一起,这不行啊,杨浩不入朝,从权利平衡的角度来说,必须有个人来制衡一下才是。

        人的一生啊,就是在纠结中度过的,不管怎么选择,不管坐在什么位置上,尤其是位置越高,就越是纠结着很多的事情,反倒是普通的老百姓就不会有那么多烦恼。

        赵佶不想处置童贯,朝堂上的大臣们自然也不会那么轻易就善罢甘休的,前仆后继的精神还是要有的,只不过这里面多是郑居中一脉的人,如李纲,白时中这些人压根不会掺和进去,水太深,雷太多啊,看个热闹就好了。

        只是朝堂上还是多出来了一个让大家都敬而远之,甚至有些嗤之以鼻的人,那就是陈东,原本的太子一党,再次走进朝堂,只是个普普通通的御史而已,但偏偏就是那么的引人注目。

        事实上他的事情真的很难说,他不是蔡京的人,是太子的人,你要硬说他有罪,那就是给太子定性,蔡京已经背下了所有的罪行,就是为了不让老赵家脸上无光,陈东再次出现,聪明的人都知道,指责陈东,就是指责太子,指责太子,那就是不给老赵家脸面,包括承办了这件事的开封府和皇城司。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