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吴国的速亡让所有的人都有始料不及,许多人认为魏吴这场争夺建业的大战,最起码不得打上三年五载,其至是双方隔江对峙打持久战,但事实上是,魏军从发起进攻到攻克建业,只用了不到两天的时间,身在武昌的陆抗那怕就是肋生双翅,也飞不到建业。
事实上,由于消息的滞后性,当陆抗在武昌得到建业受到攻击的消息之时,已经过了两天的时间,建业城早已经落到了魏军的手中。
形势的变化让原本的计变得一团糟,陆抗原拟的勤王之师没有了,这对姜维的计划并不是有利的,毕竟建业遇险,陆抗率兵勤王,荆州才会空虚,这样姜维才有机会学吕蒙的招儿,偷袭荆州得手。
陆抗的兵马不动,吴国在荆州的实力不减,姜维那怕就是倾蜀国之兵,也未必有机会拿得下荆州啊。
所以,姜维在这个时候,没有冒然地动手,而是选择了静观其变,蜀军诸将大惑不解,认为吴国遭逢国难,正是蜀国收复荆州的最好时机,为何姜维却又按兵不动,难道要眼睁睁地看着良机尽失吗?
但姜维却是胸有成竹,似乎一点也不着急,吴国国破之后,荆州便陷入到了孤岛的状态之中,留给陆抗的选择并不多,是投降魏国还是继续抗争,陆抗显然是选择了后者。
以姜维对陆抗的了解,陆抗是一个意志非常坚定的人,既然他认准了对抗魏国这条路,那怕这条路异常的艰辛,陆抗都会执着地走下去。
不过姜维很清楚,以现在陆抗在荆州的兵力,根本是无法和魏军相抗衡的,所以陆抗想要保住荆州,只有和蜀国合作这么一条路了。
姜维没有着急出手,就是要等着陆抗主动地来求援,这样姜维才能获得更大的主动权,赢得更多的利益。
姜维的判断是没有任何问题,陆抗果然受到了魏军的攻击之后,尤其是在彭泽湖水战之后,他抗不住了,于是派出吾彥赶到永安来和姜维谈判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