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离寿春越远,诸葛诞的担心便越重,如果能将战斗在颖上一带解决,自然对诸葛诞是最为利好的。
按照原先司马军逃跑的速度,诸葛诞估计至少也得在汝河一带才能追得上,没想到司马伦在此刻竟然杀了一个回马枪? 显然司马伦也不甘心就这样束手就擒? 利用半渡而击? 想要垂死挣扎一把。
不过这正中诸葛诞的下怀,诸葛诞已经渡过了颖水,下令在西岸列阵完毕的淮南军全力迎战,同时下令蒋班和焦彝带领后续的部队,加快渡河的进程? 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渡河? 加入到战斗之中来。
双方的人马很快地就厮杀在了一处? 展开了大规模的混战,殊死肉搏,拼得是无比惨烈。
一支军队的战斗力如何? 取决于主将的能力,以司马伦这样的纨绔子弟,纵然就是将一支铁军交到他的手中,也根本就无法发挥出强悍的战斗力来? 最起码诸葛诞是这样认为的。
插一句,真心不错,值得装个,毕竟书源多,书籍全,更新快!
先前在颖河东时? 司马伦未战先溃? 恐怕已经是动摇了司马军的军心,诸葛诞也就理所当然地认为这样的军队几乎是不堪一击的,但没想到渡过颖水之后,这支司马军发起了反击,竟然是如此的凶悍,战斗力丝毫也不逊色于诸葛诞麾下这些长年戍守边疆的军队,双方厮杀起来,打得是难解难分,司马军凭借着兵力上面的优势,还隐隐地占据着上风,这不禁让诸葛诞是暗皱眉头。
看来自己之前的估算有误,这个司马伦并非是酒囊饭袋,先前故意示弱,就是为了现在的反击,说明司马伦还是有一定的头脑和智谋的,这样的对手,不可轻敌啊。
不过就算如此,诸葛诞也不认为司马伦配得上是他的对手,毕竟司马伦再优秀,也不过是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小孩,就算从娘胎里去读兵书,那也和打了几十年仗的诸葛诞相去甚远,诸葛诞吃过盐都比他吃过的饭多,诸葛诞走过的桥都比他走过的路多,论经验,司马伦根本就没法和他相比,诸葛诞终日打雁,还能被雁给啄了眼?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