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师此次等于是给司马伦出了一道难度极大的考题,如果司马伦可以递上一封完美的答卷的话,司马师便可以放心地将司马家的大业交给他,反之,司马师或许会重新地来考虑了。
司马伦天资聪慧,又怎么可能会不理解司马师的用意呢,说实话,司马伦自幼就熟读兵书,对战阵之道研究颇深,他对自己的定位是有着极为清醒的认识的,将来司马师百年之后,他就是司马家大业的继承者? 所以司马家的大小事务? 他都是责无旁贷的。
只不过接掌大权对于司马伦来 以前还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毕竟司马师正当壮年,身体康健,正处于精力最为旺盛的时候,司马伦有的是时间来成长? 有的是时间来学习。
可是这次冀州之战? 司马师双目失明? 让所有的人都产生了一种疑惑,那就是司马师能否继续地执掌朝廷的权柄,如果不能的话? 何人可以代之?
司马伦之所以在这么一个最为敏感的时候突然出现在了白马,首先当然是为了探视司马师的伤情,其次,则暗含着打探司马师关于嗣位的态度问题? 司马伦虽然是司马懿临终之前指定的继承人? 但如果司马师没有听从司马懿的安排? 而另有打算的,司马伦也是无法左右的。
现在看来,司马师确实在为嗣位之事纠结着呢,从内心之中来讲,司马师还是倾向于传位给司马伦的,但司马伦实在是太小了,如果他没法子担起重责的话,很可能整个司马家便会断送在他的手中。
所以,出征淮南,可以看出是司马师对司马伦的一次考验了,在计谋方面,司马伦已经展现出了惊人的天赋,现在就看司马伦的领军水平和指挥能力了,如果他可以顺利地平定淮南叛乱,司马师便会理所当然地将大位传给他。
反之,如果司马伦失败的话,那么就证明他没有这个能力,自然也就会脱出司马师的视线,司马师还是有时间重新选择继承人的。
司马伦虽然只有十三岁,但现在他的心智,已经不再是一个懵懂的少年了,豪门深宅之中,历来是都是暗流汹涌,众位兄长表面上看起来和善可亲,但无一不是各怀鬼胎,精于算计,如果司马伦不是司马懿指定的继承人,没有受到司马师的护佑,司马伦很可能被吞得连渣都剩不下了。
所以,司马伦明白,他绝不能失去目前的地位,一旦没有了嗣位的继承权,他在司马府中的地位便会一落千丈,那些个平时见了他都毕恭毕敬的兄长们一个个便会欺到他的头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