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扭转目前的这一不利局面。恐怕也就是孙礼想出来抢占西山制高点的办法了,司马师也清楚这个高地对于司马军来说意味着什么,只要他们能占据西山,便可以利用地形的优势来扼制并州军的进攻,所以司马师十分地赞同孙礼的办法,下令他的亲兵部队且战且退,与孙礼的大军完成汇合,朝西山方向转移而去。

        司马军的这一意图,羊祜自然是看在眼里的,不过他丝毫没有为之所动,而是继续按步就班地按照既定的进攻方案发动着进攻,强力地收割着司马军的人头。

        而且针对司马军朝西山方向的退却,羊祜也没有采用正面追击的打法,而是在尾随司马军的同时,派出将近一半的兵力,迂回到了司马军的侧翼,那就是原先司马军后方的位置,从那儿对司马军进行了包抄,逐渐形成了三面合围之势。

        孙礼和司马师都意识到了并州军的战术意图,原本他们兵力占据优势,根本就不惧怕并州军的合围,但是现在司马军军力疲惫,根本没有能力组织军队进行反扑,冲破并州军的合围。

        所以孙礼和司马师都迫切地希望军队可以撤退到西山的上面,利用地形的优势来阻击并州军,这样疲惫的军队便有机会得到休整,只要能拖过这么最困难的一天,到了明天,或许情况便有所转机。

        而且就算他们突围不成,司马懿也会在得到先头部队遇袭的消息之后,派出后队的兵马来救援的,所以寻找落脚点比起突围来,更加的重要,是现在司马军的不二选择。

        其实东山和西山之间相距并不太远,站在东山上,西山那边可以瞧得清清楚楚,而且身后又没有并州的阻击,司马军的撤退还算是比较顺利,只不过在撤退的途中,落在后面的部队会被并州军死死地咬住,动作稍一迟缓,就会落入到并州的包围之中。

        战场之上,断后的军队肯定是担负着最危险的任务,而且他们往往是孤军奋战,已经撤出的军队几乎不会对他们伸以援手,这倒不是袍泽的无情,而是本身断后的部队就是被主力部队当做弃子来使用的,牺牲掉一部分的人而换来大部分人的安全,做为主将,肯定是毫不犹豫的。

        如果这个时候主力部队回头去营救被包围的断后部队,反倒是会让全军都陷入到被动之中,得不偿失。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