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司马懿故意地调动幽州进攻并州,能让他们二虎相争固然是好事,但司马懿也清楚,让毌丘俭去拼命的话,也是完全不现在的,所谓的二虎相争,也不过是走走过场,起不到让他们自相残杀的作用。

        这一点如果司马懿料算不到的话,那他就真不是司马懿了。

        之所以司马懿坚持让毌丘俭出战,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让毌丘俭尽可能地拖住一支并州军,那么在他发起进攻的时候,正面战场上的压力就会小很多。

        战场上不光是要算加法,有时还要算到减法,虽然毌丘俭的人马不可能忠于他司马懿,这个加法是不成立的,但加法不成立,减法却是实实在在的,毕竟并州军为了防范幽州军,确确实实地派了一营的人马前往了雁门郡,所以这道减法是完全成立的。

        但仅仅一道减法还是足以改变并州长的防御形势的,所以司马懿还需要加强东线的力量,让曹亮把防御的重心,从西面南面转移到东面北面来。

        以毌丘俭这种拖拖沓沓的进攻方式,能吸引到并州军一万的人马已经是很不错了,司马懿已经不再指望毌丘俭还能多做些什么了,尽管他派了卫瓘去当监军,但司马懿也清楚,卫瓘最多也就是能充当一下他的耳目,暂时根本无法动摇毌丘俭的地位。

        既然如此,司马懿自然得另外去想办法,而镇北将军吕昭,是他用得最为顺手的一大利器。

        虽然吕昭和司马懿并没有共过事,此前的仕途升级,吕昭也没有得到司马懿的什么帮助,那怕就是吕昭出任镇北将军时,更多的还是依靠自己的努力。

        但吕昭是一个识时务的人,按理说朝廷给他升官加禄,最需要他感恩戴德的,自然是朝廷了,尤其是先帝曹叡,更是对吕昭有知遇之恩,但在高平陵事变之后,吕昭很快地就倒向了司马懿,成为了司马懿对付并州的急先锋。

        识时务为俊杰,吕昭当然自诩为俊杰了,因为他很清楚,司马懿夺权成功之后,魏国内部,只剩下两种势力,第一就是支持司马懿的,第二就是反对司马懿的,除此之外,没有第三条路可选。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