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的文字功力是有的,但在角sE塑造、剧情安排上就略显不足,总觉得有一种看了不过瘾、印象不深刻的感受,我相信其实这些角sE更多的设定其实都在作者脑中,但就是没有把他写出来、或者说,让角sE「演」出来,仅仅是透过对白向读者透露资讯。
        对白的作用不仅是推进剧情、产生互动、释放资讯,还有塑造角sEX格,而说与不说之间的空隙,独白的存在,也是非常重要、使读者能透过第一人称去深度共情角sE的关键,但我认为该文本的独白描写是偏少的,独白是角sE的内心活动,各种感受、怀疑、批判、回忆等,的确能在文中看到主角嘉乐的内心活动,但对我来说还是不够,几乎是很被动的去想像这个角sE;在第一章初登场时,嘉乐说自己是个无趣的人,唯一能敞开心扉的人是不离不弃的小胖,从他们的活泼的互动中,读者并不会马上意识到嘉乐的X格是较为沉闷、甚至不擅社交到有些冷漠的程度,到了招生环节,才看到嘉乐因为对演奏乐曲的高要求,而严格筛选组员的一面,从他决定要自己当组长到对组员能力的挑剔,读者能从这些行动看出嘉乐对於演出这件事,似乎是相当有底气,甚至有些自负,但这样的自信从何而来,好像没有特别交代,而最开始与小胖聊天时提到「离开儿童打击乐团」,为什麽离开,离开这件事对嘉乐的影响是如何,在後续的故事里也没有揭露,读者只能从角sE的对话中努力拼凑嘉乐的过去,在与学长的聊天中得知嘉乐的父母已经离世,是NN养大的;嘉乐想与大家一起合奏的曲子,是父亲送给他的生日礼物,他想让父亲感到骄傲,可是,为什麽?读者当然知道这是一首对嘉乐来说意义非凡的曲子,但缺乏了一个关键的将事物跟意义结合在一起黏着剂,那就是情感,嘉乐对於父亲的情感是什麽?印象中是没有看到的,最开始的回忆中有出现温柔的母亲,带领着大家一起在火车吵嚷的背景声当中,用乐器敲敲打打,化杂音为乐章;读者能透过这段记忆得知,嘉乐喜欢打击乐最初的契机,而父亲又是怎样的存在,会让嘉乐想要用这首曲子、使对方感到骄傲?这点并没有描写出来,我觉得相当可惜。
        从後续与学长发生冲突的对话也可以得知,嘉乐为了学业放弃了音乐,但在学习表现上似乎也不尽人意,可这个在学习上受到的挫折,读者只能从嘉乐的嘴里得知,我们不知道嘉乐是不是考试准备得不好而考砸了,或是被教授抓去念了,抑或是小考成绩下降,这些并没有写出来,而这门学业对嘉乐的重要程度又是什麽?有什麽非念不可的理由,重要到迫使他必须放弃自己喜欢的音乐,而嘉乐对於打击乐又是怎麽思考的,他认为这份兴趣是一文不值的吗?所以在学业面前必须二选一?不能在考上理想大学之後继续当成兴趣玩玩吗?
        有太多的疑问,都没有在故事中得到答案,这就是我觉得这篇最令人惋惜之处,尽管文笔不错,却成了装饰般的存在,并没有为整个故事与角sE的深度发挥到作用,顶多也就是不出戏、没有逻辑上的dAbug罢了。
        而另一位登场的配角:谢采恩,我也觉得是非常可惜的角sE,在後面的章回中,有以谢采恩为主角的冲突片段,但在采恩因遭换声部而与嘉乐发生矛盾之前,她的存在感都不是很高,读者到发生冲突,才知道采恩是什麽样的人、拥有什麽样的X格,在他人的描述中才明白采恩有着怎样的过去,导致她拥有极强的自尊心,这些元素在故事进行到一半、发生冲突了才凸显出来,其实有些突兀,如果要描写一群人的故事,或许可以一组一组分开来描述,而不是只围绕在主角身旁;例如另外一个看起来b较有个X的角sE:季屿言,似乎对嘉乐有很大的意见,但这并不是读者透过故事判断出来,而是由其他角sE的对白讲出来的,当然在最前面我们可以看到季屿言私下在抱怨、说後悔加入,但在练习的过程中是否跟嘉乐的摩擦冲突,其实没有明确写出来,加深读者对角sE关系的印象,而到了烤r0U店的吃饭聊天环节,在孟祁学长的缓颊与破冰下,好不容易组员之间有要互相了解更多的迹象,但说到屿言似乎在吉他社有不愉快的回忆这边,嘉乐的直白的发言显得非常突兀,明明读者都还没透过对白了解屿言些什麽,在旁边吃饭「对人际关系一窍不通」的嘉乐,却能说出对屿言的判断,且在对话之前,嘉乐明明也察觉到对方在吉他社有不好的回忆,却仍旧问出了那个试探X的问题,不止是季屿言本人,连读者看了都会觉得震惊,他们有很熟吗?怎麽可以直接戳人家的伤口?好像以为很了解对方一样;或许是为了制造冲突,但实在有些不懂为什麽嘉乐既然不擅与人交际,却在这个时候要口出狂言,要达到什麽目的?是为了让屿言正面和自己G0u通吗?而屿言接下来的反应也像卡通人物一样,有种公式化的感觉,而非真正有角sE的X格,他的反应并没有被讨厌对象自以为是下判断的愤怒,也没有痛苦回忆被揭开的难受,反而是像某种秘密被揭穿般惊慌失措、转移话题,情绪衔接不太起来,或者说跟读者想像中的不同,原本以为这场冲突会上升,让两个角sE敞开来对骂,在大声斥责对方的同时也让对方了解自己到底是怎麽想的,但最後却是轻轻放下、浅嚐即止的平淡收尾,说相信我吧、我会努力的这样的台词,让人兴趣缺缺。
        後面屿言的角sE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帮忙补上的高音木琴的空缺,但和嘉乐之间的氛围也是有点谜样,嘉乐展现出了什麽样的特质或是发生什麽转变,让屿言对这个人放下成见、刮目相看了呢?上一章对方才与采恩的矛盾稍稍缓和,下一章就到了屿言决定接手高音木琴声部的桥段,其实看不不太到嘉乐真的改变了什麽,顶多还在过渡期,只是因为他的状态疲惫到让季屿言看到了当年在吉他社努力燃烧的自己,出於某种补偿心理而援手相助,也是变相救赎治癒了当年孤立无援的自己,但说到底,他们之间的矛盾还是让人有点一头雾水,例如屿言当初为什麽
        不喜欢嘉乐,因为吉他社的经历?具T到底发生了什麽?嘉乐跟他以前讨厌的对象很相似吗?嘉乐有变好屿言知道对方是不同的吗?这些问题还没有被回答,虽然有提到,却仍然不够。
        对我而言,这个不够的感觉真的贯穿了整本,除了嘉乐之外,另为一位主角,展孟祁学长也是残念系的代表,学长的确够温柔、够给力,似乎完美无缺,情绪总是相当平稳,就算在最後小小的发了脾气,却也是温温和和,轻易就原谅了别人、包容一切,温柔的角sE没什麽不好,可最致命的缺点便是缺乏个X,无法留下深刻的印象,也不独特,我对学长的标签除了特殊发sE有些叛逆不羁,剩下的就是「人真好」,处事圆滑、T贴周到,但读者并不晓得这是嘉乐独享的温柔、还是学长对每个人都这样,那嘉乐的存在哪里特别了?学长为什麽人这麽好?又为什麽会染一头银发,跟家人的关系如何?学长除了温柔之外还有其他的情绪吗?为什麽对嘉乐心动?很多时候,读者看的资讯像是一种「告知」,而不是透过角sE去演绎出的X格与处事态度和喜怒哀乐,学长的人设非常完美,但完美并不好看,真正让读者能同理、共感的反而是角sE的种种缺陷,失控、焦虑、愤怒、悲伤这些情绪,或是深刻的慾望,这些元素才能真正地打动人心,但我们所看到的学长总是答出无懈可击的最优解,他说他生在父母都很优秀的家庭,因此被旁人寄予厚望,认为他应该和父母一样出类拔萃,他压力巨大,彷佛活在痛苦的深渊,但爵士鼓拯救了他,以上这些是「资讯」而不是故事,读者就是想看到那「痛苦的深渊」、看到学长低靡Y郁的情绪,因为在那些不完美的时刻,他才与我们同频。也并非不能写一个超级完美的角sE,而是一个立T的人,是有光也有影的,拿光影来b喻这整本故事给我的感觉,那就是笔触细腻、但光影对立掌握不好,Y影的部分很浅,就像全部都是拿HB画出来的,没有更多深度。
        不够立T的角sE无法让人深深喜Ai,yu罢不能,反而只是推动剧情的工具,边看时边想到的例子是海绵宝宝,海绵宝宝的角sE塑造很强,派大星、章鱼哥、蟹老板,就算他们的灵魂互换到对方身上,大家也一眼也辨认得出来,强烈的X格特质,一下就能抓住读者的眼球与记忆,当回想起这个故事时,可以准确说出人物的X格标签,我想这个角sE就算塑造成功了。
        综合评价,这仍是一个不错的故事,文笔流畅、情节完整,人物故事虽然都不够深刻但还是有塑造出来,没有太大的BUG,不够好但及格,我会想给的建议是,将在一开始就将主角的X格定位得更加清晰一点,在简介里的标签是闷SaO固执,但我看到的嘉乐展露出来更多是自卑、封闭、不会读空气,或许能将闷SaO的特质再发挥得更多一些,外冷内热,外表很矜持、其实内心早已沦陷,加深这样的设定或许跟学长互动起来会更有萌点;在故事中嘉乐跟学长的互动大部分都是温馨治癒的路线,虽然有Ai却平淡,且剧情中总是由学长来安慰鼓励嘉乐,如果能看到学长展露脆弱的那一面,嘉乐挺身而出守护学长,他们之间的感情就不是单方面的治癒温暖,而是相互扶持、双向救赎,会更加令人印象深刻。也希望在描绘其他配角时也能再更深入一些,看到更多角sE的内心独白,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课题要处理,从这些要去面对的事情跟危机当中描绘角sE的X格与深度,能使角sE更有记忆点,而不只是工具人。
        最後对本书的评级是:【保持原评】,还有很多进步空间,继续努力!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笔趣阁;http://pck.tvgua.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