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师,大明会提出什么条件?”
“陛下,这个……臣也不准。”普蒂扫了一眼群臣,便不再话。
“散朝,除国师与大将军,其余的人都退下吧。”帕拉塞明白普蒂一定由什么话要,但朝臣太多,怎知道其中没有东吁的探子?
“陛下,大明的条件,臣委实不知,不过,从大明最近的征伐来看,不外乎两,”普蒂见大臣们都已退下,这才开口,“一是钱粮,二是土地。”
“钱粮倒是好,只是这土地……”帕拉塞并非不痛惜钱粮,但大城一直被东吁压在头上,战争本身就消耗了许多钱粮,如果大明真能解除来自东吁的压力,不但可以节约钱粮,而且国内稳定下来,必然会产出更多的钱粮,大城的水稻,基本上都是一年两熟或者三熟。
“陛下,土地的事,北部被东吁侵占的清迈、清莱等地,原本就是大明的八百大甸宣慰司,就是不给,大明迟早也会要回去,况且现在已被东吁吞并,南部马来半岛的北部,业已被东吁侵占多年,收复基本无望,如果大明提出土地要求,就将这两处交付大明。”普蒂的意思,大明要土地可以,你找东吁去要。
“必须保证大城现在的土地不会减少。”这是帕拉塞的心里底线,至于普蒂所的这两块土地,反正已经难以收回,大明想要,自己向东吁的军队去要,一旦双方死掐,肯定会削弱东吁的实力,为大城赢得长治久安。
“这是自然,大明是来协助大城的,绝对不会让大城割让本国的土地。”普蒂见帕拉塞原则上同意了,这才放下心来,至于钱粮的事,他是国师,也能拿得一定的主张。
“可是,大明的军队来了之后,驻扎在我大城的边境,会不会对我大城构成更大的威胁?”巴颂认为,既然大明能打败东吁,明大明比东吁更强,对大城的威胁也会更大。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