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拉寺位于拉萨城北郊的色拉乌孜山,寺主称“色拉赤巴”,有时也是由达#赖兼任,色拉寺是培养武僧的基地,进入中原地区的佛教黄派武林高手,多半出自色拉寺。
而扎什伦布寺位于日喀则西郊,是班禅的修行地,当然此时还没有班禅的封号,“班禅”是大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由顺治赐封的。
但扎什伦布寺的寺主地位极高,甚至高于甘丹寺的甘丹赤巴,每逢达#赖去世后,寻找转世灵童、处理政务工作时,他都临时主政,地位可见一斑。
但由于日喀则地区人口远远少于拉萨,经济收入不如拉萨地区的寺庙,所以班禅在黄教中地位屈居达#赖之后。
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四大教派虽然各有自己的传统领地,但都在整个藏人区广建寺庙,因此,格流派的寺庙往往混杂在一起,给各流派的纷争埋下种子。
乌斯藏是大明土地上少有的政教合一的地区,其宗教纠纷也与地方政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从蒙元开始,统治乌斯藏的首领是来自山南地区桑日县的帕木竹家族,首领被赐封为“大司徒”,大明建国后,洪武帝赐封为“兰花王”。
后来政权被当地的朗氏家族继承,以乃东县为统治中心,主要活动在前藏地区,也就是拉萨。
随着帕木竹政权逐渐**,各地方首脑渐渐建立自己的势力范围,成尾大不掉之势,这些地方首脑的职务,沦为终身制,后来又称为世袭制。
后来,帕木竹政权的外戚格氏家族逐渐取得对地方的控制,建立了以日喀则为中心的实质上的政权,藏人称之为“仁布巴”,大明朝廷也予以认可,嘉庆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仁布巴的家臣辛厦巴才旦起兵反叛,辛厦巴家族控制了乌斯藏地方政权,首领称“第斯藏巴汗”。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