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朱由检去火器局领火器。地雷和手雷已经量产,数量庞大,但火炮只领了十门。因为开花弹只有三百发,就是这三百发开花弹,还没有完全验收。没办法,朱由检只有先带着再说。

        午后,兵部尚书李春烨来给朱由检送行。另一位同为阉党的兵部尚书崔呈秀,因为处理兵部的各种文书,没有时间来送行,而作为东林党人的兵部尚书王永光,因为东林党在朱由校面前的群体失声,便借口身体有痒,躺在府中休息。

        “殿下,老臣特意赶来,为殿下送行。”李春烨行过礼后,又压低声音:“殿下有几成把握可破匪军?”

        朱由检还了一礼:“多谢尚书大人关心。说实话,我有九成把握。”

        九成把握,基本上是板上钉钉的事了,联想到朱由检上次对大明的展望,李春烨的眼中又露出老而弥坚的光芒,但朱由检经历的战争太少,他还有一份疑虑:“如果潼关已失,殿下的四万大军将如何西进关中?”

        “手雷。我军将以手雷开道,也许伤亡的匪军不多,但血与肉一道横飞、手与脚半空跳舞的惨状,必然会让匪军承受巨大的压力。加上手雷爆炸发出巨大的响声,那些没有受过严格训练的匪军,崩溃只是迟早的事。”朱由检还怕李春烨不放心,“即使四武营攻不破潼关,匪军也不可能越过潼关东进。”

        “如此,老臣无忧也。”自己考虑到的匪军农民本性,朱由检考虑到了,自己没有考虑到的手雷的特殊用处,朱由检也考虑到了。

        李春烨放下心来,有了朱由检,陕西匪患不足虑。

        朱由检到达太原的时候,陕西巡抚曹尔桢亲自出太原城劳军。

        “曹大人,目前匪患如何?”得不到前线的军情,朱由检感觉自己就好像在盲人摸象,他的自信心在一点一点消退。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