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应元,你说说看。”朱由检不太喜欢这种过于辩证法的答案,每件事情,如果分析起来,都有好和坏的一面,如果这么说,每一件事都没有好坏之分了。

        “先说好的一面。”徐应元没有注意朱由检的脸色,他甚至都没有看朱由检,长期的宫廷生活,使他比朱由检更善于分析事情背后的阴谋和阳谋,他不是轻视朱由检,毕竟朱由检还太年轻,他只是抓住一切机会让朱由检尽快成熟起来。“殿下喜欢呆在军营,做自己喜欢的事,有了奋武营的指挥同知,殿下的做起事来,可以更加得心应手。”

        “那你再说说坏的一面。”朱由检感觉这和自己的想法差不多,不知道徐应元所说的坏的一面,能坏到什么程度。

        “坏的一面,就是殿下从此要处在风口浪尖了。”徐应元的话耸人听闻,“以前殿下在军营,知道的人并不多,有了这份圣旨,殿下定然会引起更多的人关注,殿下也就可能遭到言官和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猜忌。”

        “这是皇兄下的圣旨,怕什么?”朱由检不以为然,既然皇帝都不急,别的太监急什么?好像万历皇帝打算传位于最喜欢的小儿子福王,遭到群臣的反对,就这么僵着,福王也一直没有去封地,直到万历去世。

        “殿下可知道大明不以言获罪?不管是不是捕风捉影,言官都可以以防患未然说出无数条理由,反正言者无罪。如果说的人多了,就是皇帝也架不住。殿下可知万历帝为何三十年不上朝?”徐应元的分析还真有点道理,再说,天启皇帝也不是成祖、万历、正德那样的牛人,真要发生言官大规模弹劾的事,他怕也不是能担待的人。

        朱由检这才发现自己的白痴,好像大明朝是臣子最不怕皇帝的朝代,奥,加上江南工商业的发展,是不是中央王国真的要到了羽化的时代了?自己具有后世的经验,又能为中央王国在羽化时做些什么?

        不过,这是以后的事,先解决好眼前再说,“恩,也是,那我平时注意点,尽量不做引人关注的事。”其实,朱由检自己都不相信,他现在所做的事,哪一件不是引人关注?奋武练兵、开发火器,以及自己正要打算做的事。

        “殿下明白就好。”徐应元觉得朱由检是聪明人,话只要点到即可。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