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下马进了小镇,小镇虽不是像洛阳那样的繁华,但是却也别具风味。粉墙黛瓦,层楼叠榭,雕梁绣柱,丹楹刻桷,别有一番情趣。时而有走过的小贩,路人,也都会对来客打声招呼,很和谐平和的一个小镇。
他们两人不甚明白,路边没有看到满树的桃花枝,沿路种的都常青树和松柏,放眼望去翠绿无比,怎么也想不明白桃花坞的由来。于是,墨台染在一个老伯走过的候,拉了他问下此镇名字的由来,得来的却是一阵唏嘘。
桃花坞,得名于春天开满桃花的桃花源,后来改名为桃花坞,此镇也由此命名。而镇上的百姓也觉得很适合镇子本身,遂为大喜,很为骄傲。好景不长,没有想到八年前的一场血雨腥风,危急了偏僻山间的桃花坞。当时铁马冰河,镇内大乱,死伤无数。
从那以后,人们再也进不去桃花坞了,因为所有要进桃花坞的人都要先穿过一片诺大的桃花林,可是进去到一半的人都会迷失在桃花里,最后走回原地,虽没有危及生命,但是也大为恐惧,大家都不敢多在桃花坞附近逗留。
有人说是闹鬼,因为大战那年,桃花坞家的主仆死伤惨重,很多冤死的人便化作厉鬼,因此桃花坞附近每晚都会闹鬼,所以谁也进不去,也不敢再进去;也有人说是有桃花妖出没,哪里见过开得那么好的桃花林,现在没人打理在春天也总是开得很是灿烂,世人多有猜测是由于桃花坞的主人死不瞑目,桃花妖为此打抱不平,也不让任何人进去,去玷污那块净土。
总之,众说纷纭。
花弄影和墨台染也不再听越来越离谱的消息,花弄影直截了当地问道:“老伯,这里最好的客栈在哪里?”
“客栈?沿着这条路往前走,一直走到那有六盏大红色灯笼的地方就是了,叫桃花归林楼,很多外来客都到那里去住宿的。”老伯热情地说着并指点了下道路。
“谢谢老伯,这几枚纹银给你买点小酒喝。”墨台染说道,从怀中掏出几十纹钱给了老伯。
“谢谢这位小弟弟。”老伯伯笑着离开了。
“小染,走吧。”花弄影也没对墨台染的大方有所表示赞同或是不赞同,其实问路是不需要给钱的,这样做墨台染的确算是过了,还好给的不是银子,纹银也不算大的开销,也就随他乐意,生活的常识可以慢慢教给他。
“嗯。”墨台染说道。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