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综合其他 > 血染大秦 >
        当然,这等工序,若是在上了规模的基础上,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倒也算是可行,可是如今,所有事情都在刚刚起步的阶段,这般一做起来,耗时耗力不说,最主要的是这还不知道能不能成功。

        所以,在挖了一个大大的坑洞,按着李显的要求而去完成之后,在这研院里,又有一个年青的小后生,大胆的提出,是否可以用其它的能够快腐烂的原材料来代替现在这一类很难天然腐烂而酵的东西。

        这是一个很有建设性的提议,更是一个很有思想的提议,而研院里这些当初李显所挑选出来的人,全都是一些很有着主见,很有着自我思维和思想的人。

        也是因为他们都是一群很有自我思维,很有创造性的人,所以李显当初才会选择他们加入这个特别部门。

        他们按着李显的提议,想到了很多,比如用动物的皮毛,鸟类的羽毛等等,可是,这些东西,在放水里后,不出三五日,就泡得全部腐烂而变臭。

        有血肉之物这一条道变成了不可取。

        后来又有院士说用青竹,他的依据是,现在大多数的文字载体之物都是竹简,竹简易取材,易刻,又不像木头那般硬当,应该很容易就腐烂。这一个提议,得到了整具研院上至院下至院士们的全票通过。

        而可以很负责任地说,用竹子来做原材料这一个提议,在造纸明,将会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当青翠鲜嫩的绿竹被一根根剔去了别枝而被剖开成一条条细细的竹丝,而为了加快腐蚀效果,这院士又提出用石碾子把这细竹片碾成细粉之后,用舂器把这细粉舂成面糊状,在扔进清水里浸泡酵。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