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剩下的这满朝公卿里,李显总不能一个个全都细致地考察过去,所以暂时的来说,也只有罗际这一位工部尚书,是李显想着要急需调拔走的人。
毕竟工部是一个很重要的部门,比之钱袋子的户部还要来得更重要。留着这么一号人物如一具千年老尸一般坐那完全无所作为的,李显又怎能容忍得下去。
细细一思虑,李显便有了主意,当下,就在这太宣殿前,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李显朗声道:“如今我大秦百废待新,当昌文教显德于四海,开武禁示威以为隆昌。孤以为,当在承德殿外,另设一学院,名翰林院,主修国史,著书立说等事务,并整理四方文库,设翰林院士一名,位正三品要员,此暂时由工部尚书罗爱卿代理翰林院士一职,罗爱卿以为如何?”
“谢大王,老臣肝脑涂地,亦在所不惜。”一直站于一旁,神游天外的罗际,听得李显竟然还让他再兼个大官当当,罗际顿时是大喜过望,忙不致拜谢不已。
“嗯,如此,这翰林院,孤可就全权交给罗爱卿你了,至于要网罗多少天下文豪巨匠以充实翰林院,那可就要全看罗爱卿你的本事了。”完事了,李显不不忘再阴这老儿一句。
毕竟来说,这翰林院和国子监还有文渊阁,这一院一监一阁,都是李显以后要立起来的部门。
翰林院是主要职责就是修国史,和各类野史,记录一国之战事,及年月里所有生的大小事件,还有就是核定帝王起居录,是一个编写史册的重要部门。
而国子监,其存在的职责,平日里就是一个负责教育满朝文武公卿大臣的子侄辈们读书的地方,算是一种变相的笼络与控制朝中大臣的机构。而以后,至每年开科取士至殿试之时,这国子监就是一个代替吏部行吏科举监督殿试生员的重要机构了。
至于文渊阁,则完全就是一个文曲星集中营,因为,在李显的意图当中,这文渊阁,就是个天下文豪巨匠们集会的地方,当然,文渊阁里并不是说谁的诗写的好,词作的好,谁就能进得来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