耆老沉默良久,终於点头.

        网路上出现一个新词:"第四共和".

        有人写道:"1912是创立年,1947是宪政年,1996是直选年,2030将是全民年."

        媒T热烈讨论所谓"民国第四次转型":第一次是建国,第二次是迁台,第三次是民主化,而如今,则是制度的普及化——涵盖所有愿承认宪政、遵守国法的国民,无论他们出生於何处.

        《民国时报》头版社论写道:

        "这不是选择X接纳,而是制度的成熟.民国不是拥有疆界的堡垒,而是共识凝聚的共同T."

        国际上,亚洲民主观察联盟发表声明:"中华民国进行制度X改革,扩大参政权至宪法认可全T国民,是一场难得的宪政实验."

        来自大陆的留学生於驻外代表处递交连署请愿书:"我们愿登记身份、接受审核,只希望这个国家记得,我们也是它的子民."

        行政院公布《国民参政试办计画》草案,将於北平、山东、江苏、湖北与四川设立"参与区",接受当地自愿登记国民身份者投票,试行区域X民意代表选举.

        立法院内爆发激辩,有人指责过於仓促,也有人高喊:"这将打开新民国的大门!"

        林奕辰回应:"我们不是邀请他们来决定台湾的命运,而是重新证明,民国是一份承诺,而非地图上的边界."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