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颍川城南,昔日的义勇点兵台前,临时竖起了一座朴素却庄严的石碑。石碑分为两面,一面朝yAn,深刻着「颍川义勇总教头徐详公之墓」几个苍劲大字,下面则简述了他沙场老兵、授艺都监、最终为掩护袍泽而壮烈牺牲的事蹟;另一面背Y,则密密麻麻地镌刻着在此次颍川保卫战中所有已知牺牲的义勇、王家部曲乃至部分郡兵的名字。
李云澈一身素衣,亲率卫峥、老李、石劲、王承以及数百名幸存的义勇和王家护卫,在碑前肃立。没有繁复的仪式,只有沉甸甸的静默和无声的追思。凛冽的冬风吹过,卷起地上尚未化尽的尘埃,彷佛是英魂们无声的低语。李云澈亲手为石碑献上了一爵薄酒,洒於碑前。
「徐老丈,」他声音低沉,带着一丝难掩的沙哑,「还有所有为守护这座城而牺牲的弟兄们!你们的血,没有白流!颍川保住了!你们用生命守护的家园和亲人,也都平安!今日立此碑,是要让所有活着的人,永远铭记你们的忠勇与牺牲!英魂不远,浩气长存!」
他转过身,目光扫过眼前那些经历了血与火洗礼、眼神变得更加坚毅的士兵们,朗声道:「此次我奉诏需前往洛yAn,路途遥远,前途未卜。我义勇军自初建时两千五百弟兄,历经数场血战,如今能战者已不足一千八百!今日,我需要五十名最JiNg锐、最忠勇、且自愿随我共赴险境的弟兄,组成亲卫营,护我左右,共赴龙潭虎x!有愿往者,出列!」
话音刚落,「末将愿往!」「属下愿随都监赴Si!」的声音此起彼伏!卫峥、老李、石劲几乎同时踏前一步!
李云澈心中一热,却是摇了摇头:「卫峥大哥,老李大哥,石劲大哥,你们是义勇军的脊梁,颍川的防务离不开你们!此次洛yAn之行,你们需留下,辅佐程大人和赵大人,守好我们的大本营!」
他最终从衆多志愿者中,亲自挑选了五十名武艺高强、忠诚可靠、且大多经历过夜袭焚粮或丙仓血战的老兵骨g,组成了他的第一支真正意义上的「亲卫营」。
随後,李云澈召集了所有核心人员,进行了离颍前的最後一次军政部署:颍川防务,由程昱总揽,赵谦协助;义勇军日常训练与指挥,由卫峥、老李、石劲负责,遇大事需向程昱请示;王家部曲由王承统领,务必与义勇JiNg诚合作,互为犄角;所有後勤、情报、以及盐酒产业的发展,则全权托付给顾诚和猴子。他反覆强调,务必以稳定大局、恢复民生为首要,不可轻易冒进。
安排好颍川诸事,李云澈知道,是时候去寻找那个能为他照亮前路的「智囊」了。陈平留下的地址和那近乎明示的投靠之意,他不能,也不愿错过。有些人才,值得他亲自去「请」。
次日一早,李云澈便带着新组建的五十名亲卫营义勇,以及猴子和伤势已初步稳定、坚持要随行的铁柱,一行人换上不起眼的便装,以「巡视东郊,探查h巾残部踪迹」为名,悄然离开了颍川,向着yAn翟城东三十里外的杏花村方向而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