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献玉伐了一株楠木,做了一小小水车架在村口山溪畔,用以浇灌他的山茶与湄潭翠芽,自此便省去浇灌的功夫。
余下的尾料,给师父做了只光莹雕隽的瑞鱼罄,呈青碧色,叩之声音清冽响亮,满寨子皆可以听得声响。
又给巴瑞瑛做了只小小隼鸟,飞得虽不如信鸽远,作山内与山外传信之用,已经足够。
某日萍月收拾完碗筷,正打算随师父出寨去,巴献玉突然将一只小小木哨交到她手头。
四四方方的碧青木块,一头系了把蚕丝线。烟灰的蚕丝,细细密密的辫作一股青灰细绳,戴在脖子上,小指大小的木哨垂坠在胸前,是个极漂亮的项链。
萍月起初不知这口哨作何用。
有一日与师父走到一处山涧,她略感有些疲乏。师父上到山头去救人,她便坐到荫蔽的林子的一块平坦石块上等师父。
萍月百无聊赖,把玩了一阵木哨之后,将它衔在齿间,轻轻吹了一口气——
木哨自他之手而作,不似寻常哨子一般嘹亮聒噪,音色更似洞箫婉转悠扬,余韵深长。在这四面幽僻之处,与林中鸟鸣交织在一处,此起彼伏,别有一番意趣。
萍月不会讲话,虽一早有师父“闭口禅”的安慰在前,却也时不时会捏一捏发痒的嗓子,总觉得少了点什么。有了木哨,倒解了几分口不能言的心痒难耐,倒也算是别出心裁。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