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谷关前三十里,信陵君祠。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原本就不大的信陵君祠越发的显得陈旧,但主殿内的香火还是很旺盛的。

        在大秦一统天下之前,来这里上香的主要是六国的贵族还有崇敬信陵君的人。但在大秦扫灭六国之后,来这里祭祀的除了上述两种人之外,还有不少附近的关中百姓。据说是因为信陵君祠很灵验,经常去拜拜会得到信陵君的保佑。

        这事是真是假不好说,不过自打有了信陵君祠之后,这函谷关前的崤函古道就很少出事。过去的人到了夜里就不敢走崤函道,因为道路狭窄难行,一侧又是绝壁,夜间行走凶险异常。但是自从有了信陵君祠之后,一些错过宿头的行商夜行崤函道的时候,只需紧走几步到达信陵君祠那就啥事也没有了。

        若光是这样还不足为奇,最奇特的是有一年附近大旱,百姓们实在没招了就抬着祭品到信陵君祠上香许愿,没想到从第二天开始接连三天大雨解了旱情,于是信陵君在附近百姓的心中的地位急速攀升。

        百姓们也知道信陵君是个啥人物,但是信陵君的伟大似乎和百姓们的日常生活没啥牵扯,所以百姓们也对信陵君祠不怎么感冒。更何况关中百姓都知道信陵君祠是大秦黑冰台的一个暗口,在那只要说错一句话那就等着倒霉吧。

        不过现在信陵君俨然成神了,不仅可以保证旅人平安还能保佑百姓风调雨顺,这家伙可比龙王牛掰多了,于是最讲实际的百姓们就把信陵君祠当成附近最灵验的神庙。

        白宣对百姓们自发的举动倒是没啥意见,求个平安富足这无可厚非,可是那位大姐你跪在信陵君神像前口口声声要信陵君给你送个孙子这就有点不合适了。在这个时代,佛教还没传入华夏,华夏本土的宗教道教也处于萌芽状态,所以这时候的人们虽说也信仰神明,但是比较混乱。可即便如此,像这位大姐那样苦求信陵君给她送个孙子来这肯定是不对的。

        在这个时代想要多子多福可以去娘娘庙,比如女娲、碧霞元君、三霄娘娘等等,总之你得找女神仙吧。信陵君不论死活都是个纯爷们儿,生娃这事绝对不归他管,所以这位大姐许的愿让周围排队等着许愿的人无不侧目。就连管理信陵君祠的庙祝都替这位大姐臊得慌,连所拜男女都分不清就乱许愿,这得是眼瞎到何种程度哇。

        那位大姐:“求求神君送我一个孙子,我知道这事不归神君管。可是神君伤的如此英俊威武定和那些管生娃的娘娘们相熟。神君只需跟那些娘娘们商量一下,给我家送来一个像君侯那么霸气的孙子,只要您老给我办到,等我孙子生下来我就给您老重塑金身翻盖神庙。”

        白宣鼻子都气歪了,这个大姐实在是太过分了,还想要个像君侯那么霸气的孙子,你咋不说让玉皇大帝给你当孙子呢,正是不知所谓。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