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秦始皇之所以能建立大秦帝国靠的是朕的仁德而不是战争,朕的仁德足以让那些只知道打打杀杀的诸侯们自惭形秽,羞于见朕。朕的功业没谁能比得上,就连众卿都觉得朕不把这些刻下来实在是对不起祖宗,因此朕就听了他们的建议,把朕的功业刻下来告知天下。

        想当年,朕举全国之力,率领正义之师讨伐六国无道昏君,朕的大军所到之处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六国那些不爱惜百姓的昏君们都被朕杀的断子绝孙了。

        朕不是个狠心的人,那些没啥大错的六国官员,朕挑挑拣拣之后捏着鼻子也用了。朕这么宽宏大量,你们要是还在背地里骂那就别怪朕拉下脸了啊。

        总而言之,因为有了朕才有了今天不打仗的好日子,才有了和平安定的生活。你们这些百姓也才能够男子耕种劳作,早出晚归,女子纺织缝补,相夫教子。这都是因为有了朕才会这样的和谐呀,你们心里没个逼数嘛?

        朕的爱卿们叫朕刻石,刻就刻呗又不是啥丢人的事,正好也借此机会让老百姓知道知道朕为大秦为百姓都做了啥,就这样!

        当这座丰碑刻好之后,嬴政听从了白宣建议,赶紧离开碣石门直奔西北而去。

        嬴政一路向西北在经过原魏、韩、赵、齐等国修筑的堤坝以及阻塞交通的关卡城堡后,嬴政觉得这些设施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了,于是下令拆除。在大秦没有灭六国之前,因为黄河开始肆虐,地处黄河下游的魏、赵、韩、齐等国为了将黄河固定在稳定的河道上,都各自在自己的国境中修筑了高高的堤坝。一则是为了防备黄河泛滥,二则是为了改变河水流向以祸害邻国。这也便是成语“以邻为壑”的由来。

        现在大秦一统天下,就不存在以邻为壑这种做法的必要性。嬴政主要着眼点还在军事,即为讨伐匈奴做准备。那个大秦灾星的谶语始终留在嬴政心里挥之不去,所以嬴政要巡视北疆,检查边防。

        当嬴政的车驾到了渔阳城之后,他客客气气的命白宣返回金陵。随后他自己领着一大票人马出了渔阳顺着边界一路向西直奔榆林塞而去。

        嬴政之所以走这条线路,一则是为了亲眼看看他下令修建的那条举世闻名的防御工事,大秦边墙。也就是现在的万里长城。二则了解下匈奴的边患程度。三则是为了看看如今的大秦河套之地究竟有多么的富饶。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