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令连忙双手接过黑陶大碗毫不客气的一饮而尽,关中百姓尤其是咸阳附近的男子就没有没上过战场的。在大秦一统天下之前六国国君总喜欢抹黑大秦,说什么秦法严苛,百姓稍微触犯律法就会受到严惩,所以关中男子大多数不是缺胳膊就是断腿,很难见到健全的人。其实这纯粹是胡说八道,关中残疾人是不少,但绝不是因为触犯律法,而是因为这些人都是百战不死的大秦老兵。

        咸阳令面前的这位老汉也是个老兵,但却是四肢健全,咸阳令认识这老兵,想当年这老汉是军中的功曹,也就是记录将士们战功的军官。这官职品阶虽然不高但在军中绝对是备受尊重的,因为能当功曹的首先得识字,然后必须是公认的刚正不阿之人,没这两样适当不了功曹的。

        能识字的人在这个时代基本上都是贵族子弟,平民百姓中除非家境殷实有想改换门庭的人家才会请来夫子教授子弟读书,普通百姓能认识自己的名字的已经算是特有学文的人了,若是能提笔写字那绝对方圆十里内所有人心目中的大人物。这位当过功曹的老汉,就是这样的大人物。

        若仅仅是如此,咸阳令还不至于对这老汉如此尊重,这主要是因为这老汉是有爵位的。在大秦,区分一个人有没有爵位是非常简单的一件事,只需看看他头上戴的是啥就可以了。一般百姓都是带着黑色的头巾,这头巾用绳子固定在发髻上然后披散在脑后,贵族自然要戴冠帽的,正规场合戴帽也就是那种将整个头顶覆盖的代表着身份地位的帽子。而冠则是平常戴的,也就是那种只盖住发髻的小型帽子,冠的实用性小于帽,装饰和代表身份的作用更加突出。所以说,看看头上戴的啥就知道这人的身份高低。

        这老汉头上的发髻被一皮制的圈罩住一根铜簪横穿过皮圈和发髻将这个皮圈和发髻牢牢固定在一起,在大秦这种皮冠代表着的爵位是公乘。

        公乘,为大秦军功授爵二十等级中的第八级,以得乘公家之车,故称公乘。大秦军功授爵从第七级的公大夫起即为高爵,公大夫爵位以上均有食邑,公乘之上五大夫,这是一个分水岭,有了五大夫爵位的人才能面出徭役,成为真正的贵族也才真正地走入大秦的利益核心区,而公乘以下爵位仍须服役。但即便如此,公乘这个爵位也成为平民百姓能够获得的最高爵位,也是见了县令可以不跪不礼的牛人。

        公乘爵位啊!这老汉当年再砍一颗脑袋就能成为五大夫了,不过这事不可强求,斩首记功的制度可不是简单的砍一颗脑袋就授一级爵位的,那是有很多附加条件的。嬴政成为秦王后征战这么多年,纯凭斩首记功被授予公乘爵位的最多也不超过三百人,这其中还有一半是死后追授的,由此可见,砍脑壳授爵位这看似简单实际上挺难的。所以,咸阳县令才对这老汉如此尊重。详见本文第2章

        咸阳令将黑陶大碗还给老汉道了声谢有询问老汉家中田地是否都应经耕种,老汉一一回答。

        “县尊放心,耕种的事情不用官府催,咱们关中的人家没有懒骨头。倒是那些儒生一天到晚不劳作就在那里写写画画,弄出这一堆东西来,也不知道他们都说的是个甚。咱大秦之前没这么多书不也照样一统天下,可为啥现在却从各地一车车的往九嵕书院拉书,难道今后大秦要听那帮儒生的而不成?”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