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本来是为军事交通设置的机构,后来逐渐演变为兼具军事交通和治安行政的基层政府机构。亭有亭舍,负责接待往来的交通使者停留住宿,官府邮件的收发传递,也由亭传系统担当。听所在地区称为亭部,亭长负责亭部地区的治安,担当维持秩序,逐捕盗贼的责任。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亭相当于是邮政交通站和派出所的集合体。那么亭长应该也就相当于现在的乡镇派出所的所长。

        若是按照现在的理解,派出所的所长这官虽不大但权利着实不小,在当地绝对算得上是有头有脸的人物。可实际上大秦的亭长跟现在的派出所所长完全不能比。

        大秦的亭长不好当,首先是待遇不行。亭长算是一种临时的维护地方安全的吏,不在国家编制之内,因此亭长不享受国家官员的待遇,换句话说,亭长貌似是个官,实际上没编制。那么不是国家编制难道属于地方编制吗?答案是,依然不是!

        大秦地方的两级官员郡守,县令长都有自己招收属官的权力,像地方政府中的主簿,曹官等等也不属于国家编制,但是可以由地方财政发放俸禄。但亭所辖范围太小一般为十里,一般由本地人就近负责,所以地方财政也不管。

        如此看来这亭长就是个姥姥不爱,舅舅不爱的人呗?但实际上亭长还是有点小权力,因为官府要依靠这些亭长处理民间的杂事,所以依靠这种权力他们也能获得点额外的收入,算是比一般百姓要强一些。

        当然,亭长作为秦国的低级小吏也是有县里发给的工钱的。因为亭长归县丞直辖,所以这工钱归县丞发。这工钱虽然有定数,但少得可怜,有时候也不能按时发放,若是和县丞关系不咋地,那就等着吧。等到饿死也不一定能领到。亭长的主要职责是缉拿盗匪、摊派徭役、征收钱粮。这是一个苦差事,要知道大秦连年征战,同时还修长城、修道路,这徭役钱粮摊派的太频繁了。这些摊派原来是靠关中陇西和巴蜀的老秦人独自支撑,现在大秦一统天下,按理说均摊到全国百姓头上应该没多少了。但事实不是这样,开国两场大战,众多工程,早已让老百姓应接不暇,苦不堪言。

        郡县两级的官员都是从关中派来的老秦人,百姓们不敢惹,因为秦律森严,胆敢抗拒徭役税负的人轻了下狱充军,重了直接咔嚓。所以老百姓们都是敢怒不敢言,如此一来类似刘邦这样的底层小吏就成了百姓们发泄怒气的对象。毕竟都是本乡本土的人,也不能因为几句话就告到上官那里,让乡亲们家破人亡不是。所以这大秦的亭长老实本分的人绝对当不了,太讲义气的人当着也憋屈,绝对属于有本事的人不愿干,没本事的人干不了的这样一个差事。

        因为老百姓有老百姓的智慧,对付啥样的人就有啥样的招,不要怪百姓刁滑,这真的是被生活所迫。

        赵高当然不知道这其中的猫腻,但他知道这亭长不属于大秦官员序列内,即便在吏中也是最底层。当年嬴政和李斯也就是一时开心给了刘邦这么个官职,这不是嬴政和李斯小气,本来就是偶然相遇,双方的身份地位差了十万八千里,而且又不知道刘邦有多大本事,给个亭长就不错了。可让赵高没想到的是,这么多年过去了刘邦还是个亭长,这就不能不然赵高疑惑。

        当年赵高见到刘邦时觉得刘邦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也应该不是那种小气和不会来事儿的人,这两者都不是那就是能力不行?可是为何白宣对他这么看重呢。

        带着这个疑问,赵高问刘邦:“刘邦啊,你不用多说本官明白你的来意了。本官问你,君侯跟你说过什么没有?”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