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部队都是极富战斗经验的部队,若是再把预备部队和地方守备部队都算上的话,大秦的军队总数超过了一百五十万人。不客气的说,此时的秦军是整个地球上最具有战斗力也是人数最多的军队。

        大秦根本无需动用后备部队,只从八十万百战精锐中抽调五十万出来南征那是绰绰有余的。

        所谓战略上藐视敌军,战术上重视敌人,这句话白宣深以为然。此次南征秦军的作战地域、环境改变了,针对的敌人也改变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白宣之所以等到这个时候就是为了把准备工作做得更加周到一些,他要尽量减少将士们无谓的损伤。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白宣抽调全军最精锐的十万将士组成了一支南征先遣部队,这支部队就驻扎在兰陵,已经展开适应训练将近两年,这支部队的斥候最远已经到达南粤和西瓯广东、广西。当然,这种训练极其艰苦,也伴随着死亡,到现在十万人的部队还剩八万左右。

        约有两万勇士命丧百越的崇山峻林之中,但这些牺牲是有价值的,剩余这八万余将士将会成为南征百越各部队的先锋,有了这些经验丰富的将士带领,秦军主力会避免很多不必要的损失。

        可以说,为了打好这场在大秦人看来毫无胜负悬念的战争,白宣把能想的都想到了,能做的都做到了。他付出的心血笔策划灭六国不遑多让,所以白宣习惯的性的把自己的名字列在名册首位。

        蒙武是一员老将,作战指挥风格老练沉稳又有大局观念,有他做军司马白宣觉得很踏实。蒙恬、王离、李信就不用说了,都是善战敢战之辈,至于韩信白宣是不需要带上的,因为这小子的脑子好使,想出的计策虽然狠毒了些但是很有用所以必须带着。

        做父母的没有不为儿女着想的,白震也成家了,是该建功立业了否则那好意思继承白宣的武安君还有雍候的爵位呢。至于章邯,白宣是有心锤炼他,因为白宣发现章邯可以算是智勇双全的一名将领,好好培养一下不次于韩信。

        屠睢、任嚣和赵佗这三人也都是大秦将门世家出身,在灭六国之战中战绩可圈可点,但和白宣、王翦和蒙武的辉煌战绩相比就不算什么了。这一次白宣点了这三人的名字,完全是出于对历史的尊重。本来这份名册上报给嬴政其实就是履行以下该有的程序,没想到现在的名册上白宣、蒙武、蒙恬、王离、李信、章邯、白震的名字都没了,只剩下韩信、屠睢、任嚣和赵佗,而主帅的名字换成了屠睢。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