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戾:“又被君侯猜中了,虽然郢陈早就是我大秦疆域,但毕竟曾是楚国故都,那里的楚人心怀故国的也不在少数,大王命昌平君镇守郢陈就是想利用他的身份安抚楚人也是理所应当的。但不知为何君侯却不看好,我等这次挑起楚国内乱借用的是昌平君的名头,昌平君和君侯的关系也算融洽,可为何这次君侯严令我等行事不准告知昌平君,不仅如此还要严密监视昌平君,难道说君侯怀疑昌平君会造反?”
吕牵:”昌平君生于大秦长于咸阳,又有王室血脉,不应该叛秦。可是君侯绝对不会在此事上乱加揣测,如此告诫我等定有深意。虽然不解但我等还是要按照君侯之意行事。”
向戾:“既然怀疑何必用他,君侯为何不跟大王明言?”
吕牵:“攻楚之战表面上看起来是魏缭指挥,实际上从选将到调兵全是大王一手安排。这是大王第一次亲自指挥灭国之战,君侯定是不愿伤了大王颜面,直说不行只能让我等替大王补台。王诏既已发出断无收回之理,况且本座得到消息时,昌平君已经离开咸阳赶赴郢陈。我等今后越发要小心了。”
向戾:“大战未开,我等却已经有了腹背受敌的危险。掌司,要不然属下派人直接把昌平君。”
向戾的右掌在自己脖子上抹了一下,吕牵沉吟片刻之后说:“之前本座和君侯说过此事,在本座看来这是最稳妥的办法。凭多年和君侯公事的经验来看,君侯怀疑昌平君会反,那么昌平君十有五六会反。若是真的反了,攻楚大军可就真的是腹背受敌了。我等死不足惜,攻楚大军若是落到这步田地,我大秦得损失多少好儿郎啊。”
向戾:“难道君侯没答应?”
吕牵:“君侯答复,尽人事,听天命。”
向戾:“君侯怕是已经有了安排。”
吕牵:“李信、蒙恬都算是君侯弟子,也是大王爱将,俩人什么都好,就是太年青了。先不说他,做好咱们的事。从现在开始,盯紧了负刍、项燕还有昌平君,凡是从楚地去找昌平君的一律斩杀!”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