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将齐声回答:“死战!”

        第二天清晨赵军列阵完毕,随着悠长的号角声响起,赵军大阵向前缓缓推进。古人作战时的阵型一般分为前、后、左、右、中,主帅坐镇中军指挥调度,前军以步兵为主。战时起到顶住敌军正面攻击缠住敌军,为左右两军实施包抄创造机会的作用。而后军则起到救火队的作用,哪里需要主帅就会把后军投入到哪里,起作用相当于现代的战略预备队。

        赵军是马、步、车三个兵种配备齐全的军队,这样的军队在当前这种地势起伏不大的平原丘陵地带,具有着无以伦比的强大攻击性。但赵军现在却要面对龟缩在贺兰山上并构筑了完善防御体系的秦军,这座突兀而起的贺兰山此时在赵军将士的眼中却如同昆仑一样矗立在那里,有经验的老兵和各级军官一眼就能看出秦军防线可怕之处。

        整个方线呈阶梯状布置,而秦军大营矗立在山顶,充分体现了居高临下的好处也占尽了地利。秦军身后就是番吾城,因此无须担心补给线被切断,也就是说秦军只需严防死守,就能大量消耗赵军精锐。

        秦军防线半圆形布置,又逐渐升高,因此基本不存在攻击死角,秦军可以凭借高墙壁垒以及内部连贯的通道和梯子快速灵活的布置兵力,也可以充分发挥弓弩的威力将来犯之敌消灭在弓弩的射程之内。

        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就是赵军如果发起进攻,就要面临以下攻上的局面,而且这座巨大堡垒只留一条通道,其余各面全部是壕沟高墙,如此布置一下就将赵军的战车和骑兵的优势完全抵消。战车适合于开阔地带冲敌破阵,也可以连接在一起形成防御工事,但是在这座堡垒面前却无能为力。因为那第一道又深又宽的壕沟就足可以将赵军的战车挡住,没有合适的跳板或者是将壕沟填平,战车根本没法越过壕沟发起攻击。更何况就算越过壕沟那后面还有一道一人多高的土墙呢。

        这第一层土墙基本上是直立的,战车和战马根本无法翻越,只能靠步兵冲锋或者将土墙摧毁为骑兵开辟通道,但是秦军会眼看着赵军在眼皮子底下毫无顾忌的开辟通道吗?显然不会。

        而那唯一的通道在赵军将士看来就是一条死亡通道,通道狭窄不说坡度还很陡,骑兵如果上了这条通道马速会被降低到令人发指的地步,完全丧失了骑兵快速突击的威力。通道狭窄,步兵们就会面临空有雄厚兵力却无法展开,只能挤在一起应对四面八方的攻击的悲惨局面。

        赵军在距离第一道壕沟两里处停下,赵军副将在卫队的掩护下仔细观察了一番,他的脸色越来越不好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