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吕不韦怎么委屈,怎么为自己辩解但他总是绕不过赵姬这道坎,人在做天在看,即便是吕不韦及时抽身但对嬴政的伤害已经造成,这是无可挽回的,而这也恰恰是吕不韦无法也不能辩解的。怎么辩解呢?难道吕不韦对嬴政说是你爹抢了我老婆,而你娘当时就怀着你。难道让吕不韦对嬴政说是你娘缠着我不放的,其实我也不想那样。如果吕不韦真敢这样说,怕是死得更快甚至会举族皆灭。

        吕不韦也明白,造成今天这样的个结果除了他和赵姬的关系之外还有一点就是吕不韦的政见与嬴政并不相符。嬴政最崇拜的祖上是秦缪公和秦孝公,最服膺的是霸王之道,最欣赏的是商鞅变法时确立的以耕织为荣、以斩首为勇的法家路线,最崇尚的是权力和刑法。

        而吕不韦在执政中却对此有所纠正。过去,秦国是尚首功之国,作战以斩杀敌人首级数目作为战胜之标志,动辄斩杀人数以万计。吕不韦执政以后,鼓吹“以义兵诛暴君”,秦国对外战争中攻占之地虽多,但杀戮却大大减少,若干次大的胜利战争,史书却找不到秦军的斩首纪录。更为明显的是,吕不韦在《吕氏春秋》一书中并没有把法家摆在最显着的位置,反而最推崇道家,提出走讲仁政、崇王道、尚君德之路,试图使崇尚“霸道”的秦国变成崇尚“仁道”的国家,这就好比逼着一只猛虎只能吃草不能吃肉一样,分歧和冲突日积月累肯定是要爆发出来的。

        最后一点就是自古以来君主最忌惮的功高震主,吕不韦方才表述自己的功劳的时候就说过,他先后扶持子楚、嬴政两个王上台,其功不可谓不高。他扶持年幼的嬴政上台,自然有一种权威,嬴政都称之他为“仲父”。或许吕不韦自己感觉不到,但是每有吕不韦在场的时候,嬴政都会感到有种压力,这就是所谓功高震主。

        嫪毐谋逆牵连到吕不韦,嬴政想解决他时,朝中上下竟然为他说情的人那么多,可见其势力有多大。吕不韦被遣送出都城咸阳时,他的几千门客居然没有作鸟兽散,投靠新主,反而死心塌地的跟随他去了河南,可见吕不韦凝聚力之强,人们对他东山再起的希望之高。这也是为何白宣提醒吕不韦要低调要小心的原因所在。

        吕不韦回到洛邑后,前往拜访的各国使节居然络绎不绝、相望于道,可见吕不韦的名气有多大、声望有多高。有声望名气大一支部会在乎,即便在乎也至少不会产生杀了吕不韦的心思。嬴政忌惮的是吕不韦对秦国了解那么深,万一被其他诸侯国挖去利用对秦国绝对是巨大的威胁。

        这一点上,嬴政和秦昭襄王诛杀白起的做法不谋而合,我不用的东西谁也别想用!

        嬴政只用了两句话就让吕不韦心如死灰,所有的骄傲和尊严被嬴政拽下来摔在地上狠狠地践踏。吕不韦还能说什么呢,怨什么呢。过她每遇到子楚或者吕不韦会成为一个富可敌国的大商人,也会有一个他爱的妻子还会有一对儿女。尽管不大可能青史留名,但至少他活在当下活的很舒坦。

        如果吕不韦没有和赵姬的感情纠葛,而白宣也被埋没在邯郸城外的黄土之中的话,或许现在他依然还是大秦相邦,当他老迈的不能理政时才会把权利还给已经胡子老长的嬴政。

        如果如果,有很多种如果和可能,但都不是真的,到了这时候任何假设都没有半点意义,吕不韦只能面对现实。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